一、推荐理由
航空产业链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航空强国”战略目标与“东北振兴”需求的关键支撑。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培育新质战斗力,链上企业班组长在数智化技能储备、先进管理理念及方法工具应用、创新意识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短板。沈阳市国防及中省直企业工会(以下简称市国防工会)紧密围绕航空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精准聚焦班组长这一生产管理的“最后一公里”,以数字化赋能为手段,以产业链协同发展为目标,通过机制创新、模式创新和资源整合,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班组长培养新生态,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班组长队伍。
二、案例情况
(一)主要内容
一是聚焦产业链需求,建立“定向选育”机制。沈阳市国防工会始终坚持聚焦航空产业链需求,坚持一切从链上企业发展和班组长成长成才的角度出发,积极构建“定向选才-定向育才-定向用才”闭环机制,积极推进班组长岗位能力提升与思想淬炼同频共振。深入沈飞、黎明、浑南产业园等航空产业链头部企业,通过一线调研、集中访谈等形式,系统梳理当前数字化转型升级、精益管理深化过程中链上企业班组长面临的技能短板和普遍性管理痛点,形成链上企业班组长能力画像,围绕画像精准设置课程模块,印发实施《关于培育航空产业链卓越班组长活动实施方案》,以计划执行、精益管理、创新决策等岗位胜任力为培育核心,推动链上企业班组长“履职能力、创新能力、领导能力”多方位提升。同时,坚持以“思想引领”为核心,将思想政治引领贯穿活动全过程,以总书记两封重要回信为指引,深刻阐释新时代航空报国精神的深刻内涵与时代要求,进一步引导链上企业班组长将个人职业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激发内生动力与责任担当。
二是突出数字化赋能,创新“四维融合”模式。着力破解单一企业培训资源不足难题,贴合班组长的现实所需所盼,推动培训活动更接地气、更有实效。创新“线上(沈阳e工会平台+题库训练)——线下(课堂教学+现场操作)——团队共创(小组错题库+劳模工匠辅导)——实践赋能(能力获取+成果实现)”四维融合的班组长培养模式,坚持工学融合、分层培育、动态培育,通过“共创研讨”的学习机制,促进了学员间“经验共享、技巧共用、难题共解”的良性循环;通过“轮值班组长”的管理机制,提升了班组长沟通交流和班组管理的实践能力;通过劳模工匠的带班引导机制,也搭建起了技能传承、精神引领的成长快车道,真正把“劳模工匠想说的”和“班组长快速成长所需的”有机结合起来,把传统意义上的“大水漫灌”优化为“精准滴灌”。“实”还表现在成果转化上,本着“带着问题来,带着方法走”的工作思路,此次培训是已解决现场问题为出发点,以举一反三解决一类问题为落脚点,按照单个改善项目不低于2万元的收益目标,首批班次预计直接创效超160万元,破解了“填鸭式”培训的弊端,构建起了“学员主导、专家赋能、企业受益”的培训生态。
三是坚持多主体联动,搭建长效管理平台。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和班组长队伍建设上,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工会牵头、链主企业承办、劳模专家入库的工作格局。在培训评价机制上,搭建了“个人成绩考核-团队成就考核-班级成效评价”的三维评价机制,经统计参训班组长线上培训课时达到244学时、线下培训课时44学时,培养过程融入个人末位淘汰考核、小组积分排名、大赛检验成果以及企业效益评估,真正从多角度、多方位实现个人提升和组织受益。例如在团队成就考核中,融入创新导师评选机制,以小组学习效果和团队改善项目作为导师创新导师评选的衡量标准,强化了日常指导、过程跟踪,进一步增强劳模工匠带班积极性。同时,市国防工会将举办班组长大赛,搭建起班组建设经验交流展示平台、班组长能力素质提升锻炼平台,培育更具创新力、更具战斗力的优秀班组长队伍。积极探索可持续机制,建立“劳模创新导师库”,推动“师带徒”长效合作,推动优秀创新项目参加国省级赛事,形成“培育-应用-迭代”的生态循环,覆盖26家航空链上企业,促进管理经验与技术创新跨界流动,实现跨企业赋能。
(二)工作成效
一是打造了一支“懂管理、会指挥、善创新”真抓实干的班组长队伍。随着班组长队伍年轻化趋势的逐步显现,在“学习型、发展型、安全型、创新型”新四型班组的要求下,年轻的班组长往往会因为现场管理、绩效分配、跨班组协作等问题陷入管理“瓶颈”,此次培训班以团队学习小组的形式搭建了班组长间经验交流、互促提升的平台,参训的班组长表示,“沈飞公司田芳班长的经验交流给了我深刻的启发,她提到的班组管理‘组合拳’和班组长‘进阶地图’等内容,是我后续工作的很好借鉴”。
二是有效赋能航空产业链上企业高质量发展。航空产业以其高度的复杂性、严格的安全性和技术的严密性著称,一线班组长作为企业科研生产的“前沿指挥官”、技术创新的“第一响应人”,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作为首个以航空产业链为单位的班组长培育平台,此次培训覆盖了黎明、沈飞等26个头部企业和链上单位,以需求导向和目标导向为牵引的课程设计,有效解决了“企业所需、工会所能、班组长所盼”的有机结合,推动形成与新时代企业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班组建设新格局。
三是传承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如果说航空产业是链上企业班组长成长成才的广阔舞台,那么精神传承则是促进航空产业链不断涌现劳模工匠的“催化剂”。本次培训班邀请洪家光、孙飞等劳模工匠代表担当“领航员”“教练员”,此举不仅提升了对学员问题解答的专业性和及时性,更是通过有效引导、合理启发、广泛调动等方式,进一步激发学员解决问题的信心和能力,也在这种氛围下,以劳模工匠身上的品质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员自身成长成才。指导专家张文良在总结中写到,在沉浸式指导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创新培训模式的生命力,也有幸见证了国防产业基层管理者的卓越潜力和团队协作的无限可能。
执笔人: 航空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工会 顾天尕
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工会 陈 良
审核人: 沈阳市总工会改革和建设部 宋富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