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创新案例>2025年创新案例>落实工会政治责任
 

创新赋能!沈阳市总工会用"新形式+新技术"让工人思政课焕发新活力

发布时间: 2025-07-28

一、推荐理由

沈阳市总工会以百年工运历史为“教科书”,以劳模精神为“活教材”,通过沈阳劳动模范纪念馆沉浸式展演、流动宣讲课堂、《先锋——百年工运路》新闻专题片等形式,创新多样的“行走的课堂”,打造有温度、有厚度、有力度的“沈阳工人大思政课”,勾勒出新时代工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图景,让红色工运传统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

二、案例情况

(一)主要内容

一是让百年工运史成为工人成长的"精神燃料"。2025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沈阳市总工会推出的50集系列专题片《先锋——沈阳百年工运路》引发强烈共鸣,专题片并非简单罗列历史事件,而是通过挖掘一本泛黄的工人笔记、一段模糊的罢工现场录像、一把锈迹斑斑的扳手等具象化载体,让历史变得可触可感。《先锋——沈阳百年工运路》专题片对“大思政课”的赋能,本质上是将历史的厚重转化为信仰的温度,当工人在光影中看到“来时路”,他们便不再是历史的旁观者,而是精神的继承者、时代的书写者。随着AI修复技术让模糊的老胶片重现光彩,工运专题片也必将以更创新的姿态,让百年红色工运史持续照亮新时代的奋斗路。

二是打破时空界限,让思政教育渗透“毛细血管”。沈阳市总工会依托沈阳劳模纪念馆开展沉浸式演出,通过场景还原与角色扮演,让工人与劳模建立情感联结。“沉浸式展演”突破了传统思政教育“你说我听”的单向灌输模式,创造了“我在其中”的情感联结,不仅增强了教育的趣味性,更让工人从“听故事”到“入故事”,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从“理论灌输”变为“精神共鸣”,让思政教育不再是一次性的活动,而是持续影响工人职业观、价值观的长效机制。劳模馆还将劳模事迹做成展板和多种版本的宣讲课件,办起了“流动劳模馆”,专门邀请劳模代表参与流动宣讲,并同步线上直播互动,全程录制成网上宣讲课件,开展新媒体平台话题讨论等,扩大了覆盖面和影响力。 

三是“玩”出新花样,让思政教育有意义又有意思。沈阳市总工会推出“工间十分钟”,利用休息间隙开展短小精悍的“微课堂”,让思政教育“见缝插针”,既不耽误生产,又能润物无声地传递正能量。“工间 10 分钟”思政微课堂活动,依托“职工书屋”“工间活动站”“劳模创新工作室”等阵地,邀请工会主席、劳动模范和技术骨干等进行现场宣讲;依托新媒体平台开设“工间10分钟”思政微课堂专题,设置“工会主席讲”“劳模工匠说”“职工群众议”等栏目;邀请专家学者录制名师“微课堂”,通过专业角度对思政理论进行解读讲解;结合“中国梦·劳动美——争做新时代奋斗者”沈阳市职工主题演讲比赛活动,对获奖优秀作品进行宣传展示,供广大职工借鉴学习……

(二)工作成效

一是主动适应当代工人群体的代际更迭与价值多元化。沈阳市总工会打造的“沈阳工人大思政课”教育正在努力完成从“政治叙事”到“情感联结”、从“理论宣讲”到“价值共创”的范式转换。

二是发挥工人思政教育作用,切实取得显著成效。当年轻工人在劳模馆流连忘返,在宣讲现场热泪盈眶,在专题片评论区自发讨论,就能感受到这种教育创新的深远意义——它正在唤醒深藏在工人阶级血脉中的历史记忆与奋斗基因。

三是以创新典型示范引领工会系统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聚焦宣传教育、内容创新、平台提升、阵地建设和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等,打造一批职工群众喜爱的优品、精品、爆品,构建工会大宣传格局,做强“中国工人大思政课”。



供稿单位:沈阳市总工会宣传教育部

 

 
地址:沈河区市府大路411号 沈阳职工之家 邮箱:syzghwz@163.com 沈阳市总工会服务热线:12351
营商环境投诉邮箱:syszghysts@163.com 营商问题投诉热线:024-22852927 监督电话:024-24142099 监督网上信箱:szjgjw@sina.com
版权所有:沈阳工会网 辽ICP备10201748号-3 技术支持: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