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荐理由
沈阳机床工会创新开展的“3+2+N”职工思政课模式,是推动职工思想政治引领与企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该模式以班组早班会为载体,将3分钟理论学习、2分钟文化浸润、N分钟业务攻坚有机结合,把职工“大思政课”融入日常、做在经常,实现了党的创新理论“进车间、进班组”的精准落地。实践证明,该模式有效增强了员工理想信念、凝聚了团队合力,推动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思想动能。其做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创新性,为新时代企业开展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范例,特此推荐申报创新工作案例。
二、案例情况
(一)主要做法
针对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碎片化时间利用难、理论实践结合难、全员参与覆盖难”等问题,创新性打造“3+2+N”职工思政课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嵌入班组日常管理,实现“小载体讲透大道理、短时间凝聚强动力”。“3+2+N”模式以班组早班会为核心场景,将早班会划分为三个有机板块,形成“理论武装—文化赋能—业务攻坚”闭环: “3分钟理想信念教育”——筑牢思想根基。以“班前会晨读”形式,聚焦党的创新理论、上级部署要求,提倡“上一堂课、学一句话、讲一件事”。通过领学、讨论、案例分享等方式,将理论转化为员工可感知、可践行的思想指引。 “2分钟公司战略与文化宣讲”——凝聚价值共识。重点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结合企业“马恒昌小组”等红色基因,讲述企业发展历程、战略目标及优秀党员、劳模事迹,激发员工“与企业共成长”的责任意识,将个人奋斗融入团队目标。 “N分钟生产经营部署”——推动实践转化。聚焦生产经营重点任务,由党员带头部署工作、破解难题,明确“关键岗位有党员、困难面前见党员、突击攻关靠党员”,将思想政治优势转化为生产攻坚优势。
1. 强化培训与标准化建设。为确保“3+2+N”模式取得实效,组织班组长、党员骨干开展讲师专题培训,提升理论宣讲与实践结合能力;编制300余期标准化模板及案例库,涵盖政策解读、劳模故事、技术攻坚等内容,为班组提供“即用即学”的参考指南。
2. 创新形式与全员参与。结合多媒体技术,利用车间大屏幕、短视频、PPT等形式,增强职工思政课的趣味性和互动性。鼓励员工轮流担任主讲人,分享个人成长故事、岗位创新案例,形成“人人是学员、人人当讲师”的互动模式,激发全员参与的热情。
3. 完善考核与激励机制。将职工思政课开展情况纳入班组绩效考核,定期检查学习效果,收集员工反馈;建立“优秀职工思政课案例”“先锋班组”评选机制,对表现突出的团队和个人给予通报表扬、绩效加分,形成“比学赶超”的推进态势。
(二)主要成效
1. 思想引领“入脑入心”。通过“短平快”的微党课,党的二十大精神、企业战略不再是“书面语”,而是融入员工每日工作的“家常话”。员工对政策理论的理解度和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大幅提升,形成“班前学理论、班中践行动”的自觉,思想政治教育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
2. 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职工思政课推动党员在生产一线亮身份、当先锋,在设备升级、订单攻坚等任务中,党员牵头的项目,平均生产效率高,节约成本多,实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双促进”。
3. 团队合力“显著增强”。班组成员通过理论共学、难题共解,成员间的沟通更加顺畅,协作更加高效,形成“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团结一心、攻坚克难的良好氛围,团队凝聚力成为破解生产难题的“硬核支撑”。
执笔人:沈阳市机械轻化工会 王洋
审核人:沈阳市总工会宣传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