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荐理由
沈阳市总工会以“头部平台引领、建会入会攻坚、服务资源协同”为工作路径,通过服务先行、组织跟进、精准赋能,做好工会服务“+”法,有效解决平台企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流动性强、组织化程度低等痛点难点,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新业态领域建会入会、优会强会工作新模式。
二、案例情况
(一)主要内容
1.服务先行,率先推动头部平台企业建会服务全覆盖。一是“市区协同+项目跟进”。全力推动美团建会。以“普惠服务职工、化解遗留问题、畅通沟通渠道”为原则,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多次开展问需调研,精准掌握企业实际情况和建会难点。区工会投入50万元与美团联合开展专属服务项目,选派专人对接美团工会组建、职工活动阵地建设、职工服务项目开展等工作,极大提高了美团建会意愿,于今年5月成功建会。二是“行业工会+服务覆盖”。对于在沈无分公司的饿了么平台企业,推动其在沈4家代理商成立“饿了么配送行业工会联合会”,实现骑手全部入会,工会服务触达全部53个物流站点。三是“工会搭桥+助企强会”。为京东、顺丰、三通一达、滴滴、货拉拉等在沈头部平台企业创新提供优会强会服务,组织平台企业工会深入全市各地区企业工会广泛开展项目合作,顺丰等工会为企业会员量身定制寄件优惠,企业为快递小哥开通投件、取件绿色通道,提高投递效率,实现双方共赢;组织滴滴等工会为企业会员发放打车福利券,在网约车、共享单车上搭载工会活动专属宣传板;组织美团、饿了么等工会联合市咖啡、沐浴等产业链工会和西塔等特色商圈商户开展线上抢券及推广活动,服务沈城会员,助力文旅发展,提高工会工作和平台企业自身影响力。目前,在沈10家头部平台企业已实现工会组织和工会服务全覆盖。
2.组织跟进,不断拓展新就业群体建会入会新路径。一是“蹲点调研+数据体检”。组建6个专项工作组,通过“跟车体验”“骑手沙龙”“商圈驻点”等方式,累计走访头部及重点平台企业11家、关联企业275个、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聚集地186处,梳理出“停车难、保险缺、归属弱”等12类高频诉求,建立“需求-资源-服务”三张清单,针对头部企业、关联企业、新就业群体三类主体,分层分类提供建会指导和服务项目,以需求导向为破解建会堵点。二是“合作牵引+双向联动”。市区两级工会与平台企业工会签订《合作备忘录》,由工会根据平台企业实际需求提供关爱活动、技能提升、阵地建设等服务,平台企业承诺积极参与工会工作,带动引领关联企业、合作商、物流商等企业共同建会;以现场会方式推广美团、货拉拉建会经验,总结推广和平区“服务平台企业 助力产业发展 提振文旅消费”一体化工作经验,在全省交流推广。三是“行业协商+区域兜底”。在快递行业建立集体协商制度,签订覆盖400余家企业的行业性集体合同,推动最低工资标准、工时制度、保险福利等写入协议。针对新业态小微企业,依托村(社区)联合工会实现“兜底建”,吸纳会员3万余人。
3.精准赋能,协同构建“工会+”服务矩阵。一是“阵地搭建+多元服务”。打造“15分钟工会服务圈”,依托街道、楼宇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工会共享·家”服务阵地,配备休息区、充电区、阅读角、医疗急救箱等设施,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临时休息、学习交流、应急救助等一站式服务,并定期举办法律讲座、心理辅导、急救培训等活动,铁西区建绣社区依托“工会共享·家”为骑手小哥提供“平价餐食”“手机订餐”“智能保温柜随到随取”等暖新服务,满足新业态劳动者多样化需求。二是“品牌深化+纾困解难”。不断深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流动运动会、流动平安小课堂等“流动促入会”品牌,依托快递物流站点在全市建设“爱新流动小饭桌”14个,解决新业态会员“吃饭难、休息难”问题;沈河区推出新业态“流动配送自行车”,逐步解决骑手进入封闭小区“送单难”问题,打通配送服务“最后一公里”。三是“结对共建+互利共赢”。创新开展“工事共办 工助发展”结对共建活动,探索组织开展平台企业之间、平台企业与工业企业、平台企业与产业链企业工会“结对共建”工作,通过工会“交流互访、优势互补、联谊互动、服务互融、资源互惠”等“五互”举措,提高工会工作质效,助力平台企业发展,增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获得感、幸福感。
(二)工作成效
一是组织覆盖实现“量质双升”。会员规模突破性增长,截至目前,全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达15万人,年增长率超20%,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四大群体入会率均超90%。建会质量显著提升,头部平台企业建会率达100%,成立市级新业态行业工会联合会3家、区级新业态行业工会联合会29家,村(社区)联合工会吸纳小微企业及灵活就业人员占比达65%。
二是服务效能赢得广泛认可。为2.9万名新业态劳动者赠送“意外伤害保险”,举办“流动促入会”“717骑手节”等系列主题活动,在新业态行业培养选树先进典型,近三年来,我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获评辽宁省劳动模范1名、辽宁五一劳动奖章4名、沈阳五一劳动奖章6名,有效增强了新业态劳动者的荣誉感、获得感。“流动促入会”品牌工作获全总领导肯定性批示,获评“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三是社会治理实现双向赋能。通过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中开展“金点子”征集活动,累计征集意见建议136条,成果转化率达85%。探索组建“新业态职工志愿服务队”,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社区治理等项目。13名优秀新业态劳动者当选市工会十八大代表,畅通了诉求表达渠道。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从“治理对象”逐渐转为“治理力量”,形成了“服务-治理-反哺”的良性发展格局。
执笔人:沈阳市总工会组织和基层工作部 周 倩
审核人:沈阳市总工会组织和基层工作部 阎雨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