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概述
沈河区总工会创新推出区域内“七级工会梯次结对共建”模式,构建起区级、街道级、商圈级等七个层级的结对体系。通过精准结对、分类施策,开展特色活动,激发工会活力,推动区域工会工作水平整体提升,形成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二、针对问题
基层工会活力与效能不足,各级工会联系松散、各自为政,缺乏有效沟通协作机制,难以形成工作合力,影响整体发展。面对企业多样需求,工会服务精准性、专业性欠缺。
资源与经验差异导致部分工作滞后,职工满意度与信任度不足。
工作创新动力不足,缺乏激励机制和奖励载体,难以适应新时代要求,制约工会事业发展。
三、主要做法
(一)结合沈河区情精心搭建梯次结对架构
1.区级引领,跨部门协同聚力。充分发挥区级工会协调优势,积极联合多个单位组建区级结对互促单位。整合各方资源,拓宽工会服务领域和深度,提升服务职工精准性和专业性。例如,与区税务局联合开展职工技能竞赛活动,有效提升职工在税收和纳税方面的业务能力。
2.多级工会联动,构建全方位结对网络。针对工会组织层级丰富、类型多样等特点,构建涵盖多层面的梯次结对体系。如滨河街道总工会帮促马官桥街道总工会,加强基层工会阵地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交流;区文商旅联合工会帮促沈阳金融中心发展集团工会,助力其提升在金融行业职工服务和企业协调方面的能力。
(二)精准结对,分类施策助力沈河企业发展
1.因企施策,强弱帮扶与强强联合相结合。根据企业工会自身情况,实施强弱帮扶与强强联合结对策略。在强弱帮扶结对中,和佳道桥工程有限公司工会通过经验传授等方式帮促振东建设工程监理股份有限公司工会完善工会组织和规范化建设等工作;在强强联合结对中,娘子军家政服务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工会联建,共同探索行业工会发展新思路,推动行业发展。这种结对方式既关注弱势工会成长需求,又发挥优秀工会示范引领作用,在有效提升了企业工会整体水平的同时,又有利助推了企业管理与发展。
2.聚焦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产改友好型企业结对。产改友好型企业结对单位在技能提升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组织职工参加技术比武等活动,激励产业工人提升技能水平;指导创建职工创新工作室,联合开展技术创新项目,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加强人才培养合作,为培养高素质产业工人提供人才支撑,推动工会在产改领域创新发展。
(三)开展特色活动,激发沈河工会组织活力
1.趣味运动会凝聚共识,营造和谐氛围。组织结对共建单位参加趣味运动会,增强结对单位沟通交流,凝聚共识,营造团结协作氛围,展示职工精神风貌,提升身体素质,丰富业余文化生活。
2.自主设计特色活动,满足多样化需求。尊重结对单位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根据实际和职工需求策划活动。活动可涵盖技术比武、职工文艺汇演、权益维护讲座等多个方面,激发职工参与热情,促进结对共建深入开展,提升工会影响力。

(四)完善保障措施,确保活动成效显著
1.提供经费保障,助力活动顺利开展。设置专项经费,主要用于活动组织。如在技术比武活动中购置工具,在职工文艺汇演中租赁场地等。
2.组建共建队伍,打造工会品牌。结对单位签订共建协议。宣传结对共建活动进展和成效,培育典型,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推广成功经验和做法,为工会创新发展提供借鉴。
四、经验启示
1.梯次结对共建模式有效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提升工会组织工作效能,推动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破解基层工会难题,助力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和凝聚力量,助推企业经济发展。
2.通过互助互促、联建共建、强强联合等方式,激励先进工会持续创新,让基层工会活起来、转起来、强起来,为工会工作创新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经验。
执笔人:沈阳市沈河区总工会综合保障部 冯卫东
审核人:沈阳市总工会组织和基层工作部 阎雨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