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辽宁省先进工作者、沈阳市劳动模范、沈阳职业技术学院专任教师 段晓旭

军号吹奏《思念曲》,划破宁静的机场上空,阔别祖国许久的第九批抗美援朝英雄烈士魂归故里。纪念活动庄严隆重,烈士遗骸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回望70多年前的抗美援朝战争,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今天,我们正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前景光明。前进道路不会一帆风顺。我们要铭记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辛历程和伟大胜利,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知难而进、坚韧向前,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作为沈阳市“段晓旭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人,我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推进辽沈地区机械加工技能人才培养,践行技能强国的重任。
第一,创新教法,引导教学向实用化转变。提炼本地域制造业技术特色,融合“教、学、论、产、创”五位一体,合理构建知识群,实施实用性技能教学,达到“学能产,产学能”的教学模态。教学形式由主导教学向引导教学再向导演教学进阶,使知识内化、技能外显。注重独立思考与创新精神。创新“快捷教产、自由创客”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形成“以学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的良性状态,让企业感到“人才用着顺手、用着安心”。
第二,以技能大赛为靶向,培养高技能人才。依托各级赛事,制定赛事文件,为竞赛命题并执裁,赛后进行技术解读,达到“以赛促训、以赛促产”的目的,引领新工艺在企业生产中的运用。对大赛中脱颖而出的选手进行跟踪培养,使其成为辽沈地区本行业的标志性人物,在各企业发挥突出作用。
第三,着力科研创新,推广“四新”技术。组建“技能大师劳模工匠”职教联盟,举办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班,提升技能大师、劳模工匠的教学技术。带领技能人才长期为生产企业提供工艺支持,进行技术创新,提高生产加工效率,为企业生产排忧解难。
第四,开展“双服务”“送技能进企业”等活动。服务辽宁职教集团,开展院校教师及企业职工技能提升讲座;开展岗位练兵,培养实训教师提升教学技能;为在校生及退役军人学历教育进行工匠精神讲座;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及技能大师带徒活动;多方位培养技能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