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果实收获的季节。走进辽中区牛心坨镇榆树底村,放眼望去,苹果树连成一片,成熟的苹果压弯了树枝。村民们都说,村里苹果和棚桃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致富带头人杜海蛟。

杜海蛟,辽中区牛心坨镇榆树底村村民,2017年荣获辽中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9年荣获辽中区致富带头人称号,今年被评为辽宁省劳动模范。
带头建起了两个棚桃大棚
杜海蛟从小受父亲影响,对果树栽植情有独钟。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牛心坨镇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工作全面展开。杜海蛟通过实地调研,经过反复思考,决定大干一场。他筹集了5万元资金,在全村带头建起了两个大棚。当时很多人对他说:“海蛟,你太冲动了,这要是赔了,可能十年八年也翻不过身来。”可是他没有动摇,仍坚定地实施自己的计划。
杜海蛟订阅了大量关于棚桃栽植的书籍,外出考察学习果树知识。经过两年的努力,1999年,棚桃获利3万余元。1999年秋,他又建起了两个大棚。杜海蛟意识到,粗放的管理会直接影响经济效益,于是,他参加了沈阳市科技局举办的“青年农民上大学”培训班,通过系统学习,全面掌握了果树栽培和管理的先进经验。2002年他投资2万多元,购买了遥控卷帘设备和微喷灌等设施,大棚草帘实现自动起降,既省工时又调整了光照。他还无偿地为村民大棚户做技术指导,现在全村90%的高效棚都是在他的指导下安装的卷帘机。在他的带动下,全村上下都兴起了争种棚桃的热潮。
为了不断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客户的需求,从2006年开始,杜海蛟利用两年的时间对棚桃品种进行了更新,把原来的油桃2号更新为油桃4号,这一新品种不仅口感好,产量高,而且市场价格也更高。
率先栽植了30亩寒富苹果
2009年镇里号召栽植寒富苹果,杜海蛟率先栽植了30亩。他想,要想带领村民发展经济脱贫致富,自己得先做出表率,才有说服力。杜海蛟在自己的果园里率先采用新的管理技术。起初,他跟着技术员学习,在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基础后,还订阅了《辽宁农民报》等报刊,边学习技术理论知识边在地里实践。他还动员妻子一起学,他和妻子起早贪黑给果树施肥、除草、打药、修剪、压枝,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两年时间,苹果树大量挂果。他种植的苹果果大色艳,销路好、价格高。他又在苹果管理上狠下功夫,对30余亩挂果苹果全部进行了套袋,使苹果质量再上档次,价格成倍增长,这几年每年纯收入已达20万余元。
带动百余户村民奔向致富路
杜海蛟致富后,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父老乡亲。在他的带动下,榆树底村涌现苹果专业户30余户,栽植寒富苹果2500亩,年果品收入400万元以上。他带领村民在学习技术上狠下功夫,每年都要组织科技培训,发放宣传资料,购置管理书籍,带领乡亲们实现科技致富。2017年以来,杜海蛟在原有基础上,又陆续新建温室桃棚6栋,现有高标准大棚20亩,每亩净收益可达30多万元。他还带动全村10余户村民新建温室桃棚20余栋,创造经济价值近百万元。现在的榆树底村有棚桃栽植户百余户,本村及周边村屯共同发展棚桃300余亩,年创造经济价值近千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