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辽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有一位电梯“特工”的故事引人注目。1982年出生的王文可,从一名电梯维修工干起,如今,42岁的他已是高级技师。在五尺电梯间里,他用20年的执着坚守诠释出劳模精神的真谛。
“打开调试开关,咱们再测试一次,看看还有什么问题没有?”5月13日,走进沈阳三洋电梯有限公司车间,劳模王文可正手把手指导徒弟们对电梯进行故障排查。
“电梯作为与人民生命财产息息相关的特种设备,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我们作为电梯维修技术人员要始终把坚守电梯安全作为责任和使命,千万不能大意。”1982年出生的王文可,从入行那一天起,就深知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
理论结合实践一直是王文可追求个人进步的法则。王文可告诉记者,从进入三洋电梯跟着师傅学习电梯安装和维保起,他就坚持每天做笔记,将师傅教授的知识和工作经验事无巨细记录下来,白天工作,晚上总结学习。在过去的20年里,王文可始终保持学习,他的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不断精进,尤其是他所研究的专利设计、工装研发和教学平台开发都为国内电梯安装和维护行业带来了重要的进步。
电梯维保成本一直是行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王文可申请的名为“一种连接轿厢和对重导轨的支架”的专利设计给业内带来不小影响。在他的设计和改良中,这种支架结构经过优化设计,使得电梯安装更加方便,节省了成本。通过他的创新设计,电梯的连接和安装过程变得更加高效,为电梯行业提供了更好的解决方案。
在不断的实践中,王文可还攻克了另一难题。他研发的曳引机拆解工装,不仅大大提高了大家的工作效率,便于维修,而且还大大降低了电梯的维修成本。“通过该工装的使用,维护人员可以更加轻松地拆卸曳引机,从而提高了维修的效率和质量。这项创新技术的引入为电梯维护带来了便利,同时减少了维修过程中的时间和人力成本。”王文可骄傲地告诉记者。
近年来,互联网在电梯维保领域应用不断深入。2021年,王文可带领团队成功搭建了一款有关于电梯状态监测和预警的物联网平台,并与沈阳市监管平台实现了数据的联通和共享。“通过这一平台,我们能够监控电梯的运行状态、故障报警以及部件的使用情况,并将相关数据与政府平台进行联通。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电梯运行的安全性和效率,也为相关部门的监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王文可介绍说。
人才培养是电梯行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在三洋电梯的20年里,王文可非常重视技术人员技能的提升,为了满足公司及电梯行业技术人才的技能培训需求,他连续多年组织全国代理商技术人员培训班,并亲自担任讲师。王文可充分利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为学员们提供全面而深入的培训内容。不仅传授电梯安装和维护的基本技能,还分享了自己在实践中积累的实用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他的讲授,学员们不仅更好地了解电梯行业的发展趋势,还掌握到先进的安装与维保技术。
王文可的同事金叶梓表示,人才培养工作对于电梯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王文可的努力,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涌现出来,为电梯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是每一位电梯维保技术人员需要追求的目标,而我身为一名技术带头人,就是要做好‘传帮带’,让公司的每一位技术人员都成为能独当一面的骨干。”看着一批批在磨砺中成长起来的“电梯人”,王文可很是感慨。
站在高高的电梯试验塔上极目远眺,王文可斗志满满,他坚信,只要坚守“匠心”制造,在创新中不断突破,中国制造的电梯产品就一定会更安全、更舒适、更智能。
来源:《沈阳日报》(2024年05月15日 第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