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劳动和技能竞赛
 

开启中国“穿江越海”新时代——记北方重工曹佰库和他的团队--沈阳工会网

发布时间: 2010-04-12

  2008年12月28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播发了一条引人注目的新闻: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隧”的武汉长江公路隧道正式通车!

  在北方沈阳,一个东北大汉看到这条新闻后,激动得热泪盈眶。他就是装配制造开掘武汉长江隧道关键设备大型盾构机的领军人物、辽宁省特等劳动模范——曹佰库。

  世界建筑史称,19世纪是城市的桥梁时代,20世纪是摩天大楼时代,21世纪是地下空间时代。地下空间时代的主角儿就是盾构机。

  曹佰库和他的团队在装配制造大型盾构机领域,不仅创造了盾构机装配制造史上的神奇速度,也开启了国产盾构机“穿江越海”的新时代。

  “外国人能干的我们能干,外国人不能干的我们也照样能干!”

  盾构机,全称全断面掘进机,集机械、电子、液压传感、信息技术于一身,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隧道专用施工机械,号称“地下航空母舰”,也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标志性产品。从1825年英国首用盾构机建海底隧道开始,盾构机很快风行于世,目前全球保有量达4000余台,而在2006年以前“中国制造”在大型盾构机领域还是一个空白。

  2003年,对于国家装备制造业骨干企业北方重工沈重集团,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这一年,国家推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早就不满足于制造现有“坛坛罐罐”的北方重工,放眼世界,乘势而上,死死盯住了盾构机这个世界级的重大产品,立志为它贴上“中国制造”的标牌!

  曹佰库,原北方重工沈重集团制造厂装配车间主任,与他的几十名工友曾经创造了重大产品装配制造的无数个第一。这些不俗的业绩,让曹佰库和他的团队历史性地担起了盾构机的装配制造重任。

  盾构机除了研发设计之外,重点难点都在装配制造上。这个庞然大物,大的有十层楼高,由上万个零部件组成,而装配精度要求极高,比如主驱动装置的齿轮间啮合误差不能超过一根头发丝。

  曹佰库和他的团队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装配制造一台直径11.38米、长60米、重1200吨的大型盾构机。这就是前面提到的“长江第一隧”将要使用的重大装备。

  后来,这台盾构机经受了长江江底高水压、大断面和极其复杂的地质条件考验,在60米深的长江江底运行了475天后,把长江隧道成功贯通。在鼓乐如潮的施工现场,人们交口称赞这台中国制造的“穿江越海”第一机。

  然而,这台盾构机的诞生并不那么顺利。当初,与北方重工合作的外国专家来到这里的装配车间,询问工人文凭,查看厂房设备,最后得出结论:“靠这样的人员和设备,不可能造出盾构机来!”曹佰库的倔劲一下子上来了:“没有高学历,照样干大事;没有‘洋’设备,也能造出好产品!”他和他的团队立下了铿锵誓言。

  装配制造主要靠图说话,曹佰库就把突破口选择在了消化图纸上。他一头扎进上千张图纸堆里,潜心研究揣摩。15天过去了,从图纸堆中钻出来的曹佰库,两眼乌黑,步履踉跄,但脸上却浮现出胜券在握的坚毅。他把团队的骨干召集起来,详解图纸,敲定方案,明确任务,工友们个个摩拳擦掌,进入了攻坚状态。

  对于曹佰库和他的团队来说,他们毕竟没有摆弄过盾构机,一个又一个困难接踵而来。比如,这台盾构机前盾部分由两瓣组成,重达156吨,按规程要通过吊车吊起来,在空中翻过来进行装配,而车间现有的吊车只有150吨的起重能力。如果按外国专家的主意,添置两台吊车和工装辅具,不仅要投入上千万元,而且交货期也要泡汤了。

  曹佰库咬紧牙关,顶住压力,凭着丰富的装配制造知识和经验,提出不买设备,不添工装,只要改动一下盾体吊耳位置,让盾体中心前移,倾斜支撑在地上,变空中作业为半空中作业,就可以达到目的。这个大胆的想法,等于改变了原设计方案,外国专家断然否定。曹佰库不厌其烦地反复交涉,打动了外国专家,结果一举成功。

  “曹先生,你们真神!”看完安装过程,外国专家目瞪口呆,在曹佰库面前竖起了大拇指。

  令外国专家赞叹的事情远不止这一件。2007年7月12日,为沈阳地铁工程制造盾构机时,由于盾体一个仓门太小,破碎机硬是装不进去,一位外国专家因为无计可施请辞回国,接替他的外国专家也因无法奏效而打道回府了。

  从来遇到困难就兴奋的曹佰库,此时甩出了一句振奋人心的话:“外国人能干的我们能干,外国人干不了的我们照样能干。”他召开现场“诸葛会”,与大家共同商议,采取了拆一根轴和一个油缸减少破碎机体积的办法,仅用半天时间就大功告成。

  目睹这个过程的又一位新来的外国专家感叹地说:“中国工人真聪明,办法好用又实惠”。

  四年来,曹佰库和他的团队累计装配制造了25台大型盾构机,在不断攻克难题中,盾构机的装配制造技术也被曹佰库和他的团队一一破解,成为了这项世界级装配制造技术的主人。

  “没有过硬的本事,没有过硬的团队,就不可能给盾构机安上钢牙铁齿”

  这是一个特别能战斗的团队,这个团队的灵魂人物就是曹佰库。

  1959年,曹佰库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父亲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劳动模范。家庭的启蒙教育与厚重的沈阳工业文化,使曹佰库内心一直萌动着学习技术、建功立业的渴望。1982年,曹佰库从部队转业,来到了工厂,当了一名钳工,开始了他以技术报国的生涯。

  曹佰库年轻时正赶上“上山下乡”,能当兵入伍就不错了,哪有上学深造的机会。他这个只有初中文化的钳工,面对大量的技能技术难题,反倒激发了他学习、钻研的旺盛热情。他几十年如一日,立足岗位,学习技能,钻研技术,善于求索,形成了一种人生的习惯。久而久之,他的技能不断攀升,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一张设计图纸,只要他看一眼,就能在脑海里蹦出一个活脱脱的产品来。只要有产品设计图,他就能把堆在一起的上千个零部件,很快梳理出头绪。每当遇到难题,他便一动不动,进入一种近乎痴迷的状态。2006年,他接到一项任务,在一个月内为宝钢装配一台5米宽厚板冷热矫直机。面对这个世界级的难度,曹佰库异常兴奋,又是一头扎进图纸里,痴迷了三昼夜,直到拿出一个最优的装配制造方案才罢手。

  曹佰库当工人时,他是全车间效率最高的工人;当班组长时,他的班组是全厂最能干的班组。由班组长到车间主任,作为一个领军人物,他没有非分之想,热爱车间,关心工友,始终注重团队整体素质的提高。

  “我们喜欢闻车间的味道,好像那里有一种甜丝丝感觉。我们离不开车间,一天见不到工友,心里就空荡荡的。”曹佰库如是说。

  每当接到新的装配制造指令,他不仅能够很快拿出高效合理的流程,而且把任务一一分解下去,并一一指点给工友,悉心帮助他们在实战中提高技术水平。凭着过人的技术组织能力和他赤诚的感情,曹佰库成了工友们拥戴的“专家”,带出了一支技术素质过硬的队伍。在他带出的团队中,老师傅求创新,小青年学本事,不仅个个爱岗敬业,而且学习钻研技术蔚然成风。青年工人曲世君家住在苏家屯区,上班来回60公里,10年竟没迟到过一次。一批年轻人勤学苦练、德技双馨,工作不到两年就成为了盾构机装配制造的主力。

  在曹佰库言传身教下,这一支由平凡人组成的队伍,却成了一支不平凡的团队,创造出了令人唏嘘不已的业绩。

  轧钢用的滚切式双边剪切机,装配技术堪称国际级,别人需要14个月,曹佰库团队只用3个月;5米宽厚板冷热矫直机,复杂程度非同一般,别人用1个月完成,曹佰库团队只用不到20天。水泥立磨机、中速磨煤机、下拉式水压机等20余种产品全国装配最快速度,也是曹佰库团队创立的。仅2007年一年,曹佰库这个只有107人的团队,就完成了8台盾构机、1台水压机、30台烧结机、1台1250吨快锻、4台大型立磨、40套立磨磨辊、2台中速磨、3台轧机的装配制造任务,等于一年完成别人三年才能完成的任务。

  面对一摞摞业绩,曹佰库憨然表白:“没有过硬的本事,就没有资格进行打拚,就不可能给盾构机安上钢牙铁齿。”

  2009年3月12日,市总工会把这个铁军一样的团队,正式命名为“曹佰库团队”,并把“工人先锋号”的锦旗颁授给这支团队。

  创新产生奇迹,让盾构机市场高扬“中国制造”的大旗

  2007年4月初,曹佰库团队接到在新厂区装配一台直径11.38米盾构机的任务,客户要求一个月完成。

  一位外国专家在新厂装备车间区考察一番后,连连摇头:“完成这个任务,少说也得4个月!”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带着昂扬的斗志,在春寒料峭时节,曹佰库领着他的团队进入没有暖气、食堂的新厂区重装车间,采取吃住车间、轮番作业、歇人不歇岗的办法,团结协作,联合攻关,全力抢工,只用了27天就完成了任务,创造了世界盾构机装配制造史上的惊人速度。这位法国专家在惊叹之余,向远在法国的总部发了一个邮件:“中国工人太能干了,在中国什么奇迹都会发生……”。

  2008年这一年,曹佰库团队共装配制造了15台大型盾构机,几乎与世界最大的盾构机老牌制造商德国海瑞克公司产量持平。曹佰库团队所以能创造出如此奇迹,关键在于创新。他们创造的刀盘的刀盒装配法、左右臂的组装法、斜垫式空中翻转法等等,都带有鲜明的中国印记,使盾构机的装配制造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

  在创新装配制造技术的同时,曹佰库还创立了一种全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合理布局、分部承包、横向联合、跟踪指导”。用此方式,曹佰库可以同时组织上百个人在两个厂区平行交叉作业,使生产效率一下子提高了3倍以上。

  2009年3月,在北方重工新老厂区两个重装车间,正在上演的就是这场以高效著称的“交响乐”——同时装配制造九台盾构机。吊车吊起庞大的盾体在空中翻动,工装架上数台盾构机及数十节拖车焊火飞溅,几个数十吨重的刀盘上百只刀具正在有序安装……,而这场“交响乐”的总指挥曹佰库,手中“舞动”的只有一部对讲机和一份由他自己绘制的装配流程图。

  亲眼目睹曹佰库“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外国专家折服了:“曹先生,整个盾构机上万个零件都在你心中,你不愧为盾构机的装配制造大师,就连你的团队也是最棒的!”

  四年来,曹佰库与他的团队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形成了独特的用于土压平衡、泥水平衡和硬岩三大类盾构机的装配方法和生产组织方式,并实现重大技术创新上百项,自制工装卡具百余套,为企业节省经费上千万元,成为了世界上唯一能同时装配大型泥水平衡、土压平衡和硬岩盾构机的团队,为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

  四台直径11.18米大型泥水平衡盾构机,在我国第一条水下铁路隧道工程——广深港铁路客运专线狮子洋工程中正在奋力开掘;

  直径11.97米、全长60米、总重量达1600吨的国内直径最大的盾构机,成为北京铁路直径线挖掘的主力;

  广州地铁6号线,深圳地铁1号、2号、3号线,沈阳地铁1号、2号线,多台土压平衡盾构机正在以主角的姿态,夜以继日地工作……

  从2003年进军盾构机市场,到控股专长盾构机设计的法国NFM公司,从25台大型盾构机的制造业绩,到新签订的41台盾构机的供货合同,北方重工不仅迅速成长为中国最大的盾构机制造商,也在世界盾构机市场上高高扬起了“中国制造”的大旗。

  近日,曹佰库和他的团队再次欢悦起来:北方重工达成了一项向伊朗出口盾构机的协议,中国制造的盾构机行将跨出国门。在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中,北方重工生机勃勃,“风景这边独好”。

  2009年3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北方重工视察,在一台正在装配的盾构机前,接见了曹佰库和他的团队。温总理高兴地说:“来,让我和咱们的劳模团队合个影。”握着总理的手,曹佰库和他的团队壮志倍增,他们要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提升中,奏出更加动人的“穿江越海”的新乐章!(市总宣教部供稿)






 
地址:沈河区市府大路411号 沈阳职工之家 邮箱:syzghwz@163.com 沈阳市总工会服务热线:12351
营商环境投诉邮箱:syszghysts@163.com 营商问题投诉热线:024-22852927 监督电话:024-24142099 监督网上信箱:szjgjw@sina.com
版权所有:沈阳工会网 辽ICP备10201748号-3 技术支持: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