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健自愿放弃了医院院长熟悉又安稳的工作,走进了一个陌生的新领域。辛勤的耕耘着养老事业。面对组织的信任,她在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己,将用全部的热情、爱心与行动证明所作出的无悔的选择。
把爱献给最需要关怀的群体
当她真正面对需要照顾和护理的养员时,有些出乎预料。因为在想象之中她所面对的群体应该是慈祥的老人,或体弱多病或卧床不起,需要她这样一位曾经的白衣天使来悉心的照料和管理。而事实上并不完全是这样。浑南区中心敬老院也是社会福利院,是非营利机构,这里的养员来自于全区的“五保户”, 年龄从二十几岁到九十几岁不等,养员中相当一部分是智残、肢残人员,有些人智力低下、有些人肢体残疾,在全院的200多名养员中,这一部分养员有140名,占全部养员的65%,还有30多人曾经是刑满释放人员,又占了全部养员的14%。绝大部分养员的文化程度几乎为零。因为没有收到过良好的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关爱和温暖,又长时间远离文明,他们形成了孤僻、冷漠、偏执的性格。面对这样一个极其复杂的群体,董健的心里也曾掠过一丝畏惧,可她想到自己的职责是让他们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及时的传递给每位养员,她只有百分百努力的理由,没有一丝一毫退缩的借口。就这样,她带着无限的热情与梦想,在这个梦开始的地方——浑南区中心敬老院,开始了她崭新的生命历程。
强化管理,建设一流敬老院
高楼万丈平地起,基础是大厦的根基。从管理入手,为了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快速提升自己,她多方与亲朋好友联系,先后多次到市内多家敬老院学习,到书店购买敬老院管理方面的书籍,在网上查阅相关的管理案例。依据养老院的工作实际,相继出台了多项管理条例。作为敬老院管理队伍中的每一个人的行为都关乎政府的形象。为了全面提升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又相继对管理人员进行了“爱岗敬业”、“注重细节”等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并开展了“三评比、三热爱”的岗位评比活动。为了使全体养员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全的心理人格,在全体养员中开展了“爱家感恩、提升自我”的教育活动。使管理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又迈进了一步。
舍小家为大家,为养员建立温馨家园
舍小家为大家,董健以尊老、敬老、爱老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中华民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为孤寡、残疾老人撑起一个温馨的“家”。她把全部的热情用在了工作岗位上。她是一名管理者,可在这个大家庭中,她又好似母亲。在她的心里装着每一位养员,每一位员工。在宽敞明亮的餐厅一角,时常会看到写给其中一位或几位养员的生日祝福、为他们准备的生日蛋糕,那是她为他们精心准备的。虽然是一个小小的细节,但却体现了对这个家庭中每一位成员爱的传递。有时又好似女儿,她为生病的老人洗脸、梳头、修剪指甲、喂药、打针输液、有时还要为突发疾病的养员实施急救。一次,修玉兰老人因心脏病发作,经过急救送往医院,在医院的病房里看到董健在精心的护理老人,同一个病房的人以为董健是她的孩子哪。还有的时候,她要忍着悲痛亲手为故去的老人穿戴寿衣,送他们最后一程。80多岁的关福祥老人在弥留之际,拉着董健的手说“我没有孩子,你对我这么好,你就像我的女儿一样,我只希望走的时候你在我身边。”苏英全老人也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让董健为我送终。”看似平常的一句话,它却饱含着老人们对董建深深地依赖与爱戴。每当听到这些,董健的心中都会充满感动,一种无尚的心灵的慰藉。她用自己的付出换来了更多人的满足与幸福。可有谁知道董健的外婆已年近90高龄,卧病在床,董健的母亲也是外婆唯一的孩子因意外于2004年离开了他们。这样的打击对年迈的外婆和董健都无法承受,而董健正是带着这挥之不去的痛,替母亲照料着十分需要照顾的外婆,当选择去敬老院工作的时候,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不能像从前一样再去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顾及外婆。为了不影响工作,她利用早晨许多人还在睡梦中或晚上别人都已经吃完晚饭乘凉散步的时间给外婆买些吃的去看她一眼。当她看到外婆依依不舍和期待的眼神时,眼泪会止不住流下来。每当这时,她的心里都会怀着深深地愧疚,这正是自古忠孝难两全啊!
平等与尊严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追求。仅仅使养员们吃好住好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得到充实的精神生活。可是由于养员的年龄跨度大,智力与身体条件又参差不齐,无疑增加了各种活动的难度。尽管如此,董健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组织养员到市内的各个景点观看沈阳的发展和变化。她亲自当导游和解说员,看见大家脸上满意的笑容,她从心里感到莫大的满足。每逢节假日,她又组织员工和养员排练,自编自演各种文艺节目。可想而知,在养员中组织一台节目的难度有多大,经过无数次的排练,聋哑人可以用手语表演节目“感恩的心”。智障和残障的养员有的听不到音乐的节拍,也能走出像模像样的模特步。扭秧歌、唱卡拉OK,跳迪斯科舞也是常有的事情。每逢春、夏、秋三季,人们都会在开满槐树花的槐树林中看到为养员们搭起的30多张吊床,路过此处的人都以为这里是休闲度假的地方。这天然的氧吧,无疑为养员们提高了生存质量。董健带领全体员工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无论是在修剪树木的丛林中,还是在种植农作物的田间里,到处都可以看到她忙碌的身影。为了使养员们喝上鲜美的牛奶精心饲养的奶牛、膘肥体壮的小猪,还有那鸡鸭满架,鲤鱼满塘,都使养员们的生活锦上添花。
“用儿女般的呵护,托举起一轮夕阳下的美丽故事。尽奉献之情,温暖心灵。尽儿女之孝,孝感天地。”这是著名表演艺术家吕晓禾对她的评价。转眼间董健已经在她的管理岗位上工作了八个年头,在这八年间,每一个春节,都是她和养员们在一起度过的,却没有陪伴在自己的家人身边。有时候,她要顶着严寒踏上第一班387路公交车,有些时候处理完一些事已近下班的时间也要踏上末班交车赶回敬老院,因为她实在放心不下她的养员们。休息日、节假日对于她更是无法体现。通过努力,这所敬老院已经成为全国模范敬老院。2008年11月,副省长许卫国带领全省主管民政事业的副市长、民政局局长等150人在这里召开了先进典型现场会。省政协、省人大、民政部、市长陈海波、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长义等分别到敬老院视察,对敬老院的管理十分满意,对董健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赵长义主任称她应该成为大家学习的劳动模范。副省长许卫国视察后,给予高度的评价和鼓励,说“浑南敬老院是温馨家园、快乐家园、和谐家园、幸福家园,是旗帜、是标杆、是方向。”几年来,董健先后被评为“沈阳市十大孝子”之首,“感动沈阳十大人物”提名奖,“沈阳市敬老功臣杯”、“沈阳市巾帼先进个人”,“辽宁省五保工作先进个人”、“沈阳市劳动模范”、“辽宁省劳动模范”、“全国孝亲敬老之星”等荣誉称号。敬老院获得了“沈阳市花园式单位”、“沈阳市模范敬老院”、“辽宁省公益事业模范单位”、“辽宁省五保供养模范单位”、“全国模范敬老院”“沈阳市农村中心敬老院一级院”,而在这些荣誉后面,还有许许多多感人的先进事迹。董健用她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她无悔的选择,她正在为完成自己的神圣职责而努力着奉献着……
2015年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