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由我为大家分享《平均分》这本书。
一直以来,康辉老师都在拒绝出版社的约稿,不想随波逐流或为名为利,最后是被一位出版人的话语打动——别低估自己,只要有一句话、一件事影响一些人就够了。
《平均分》是一本与众不同的自传,这本书包含康辉老师的童年故事、站在巨人肩膀上经历的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剖析自身的另一面、一些整理的演讲文稿、家庭中他扮演不同身份的内心话分享以及他的萌宠们……书中像朋友一样娓娓道来,每一个文字无不在体现着康辉老师的谦逊。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积淀,康辉老师身上自带温润的气质,在这本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小学时期的康辉老师有点“人来疯”,愿意在众人面前展示自我,到中学时期,变得沉着冷静,内向收敛。学习在康辉老师看来,很轻松,没有太大负担,所以他利用业余时间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看书、国画、书法、篆刻,妥妥的一个文艺青年,在少年不知愁的时候开始享受古典文学字里行间的苦楚和痛苦,这种对于情感的细腻理解,也让他在大学二年级时,用一首朗诵得很到位的《江城子》征服了当时的老师和同学。
康辉老师身上有着优秀的学习方式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事情从不拖延,及时整理和复习,提前做好准备,这种习惯也为日后他的工作带来很大助力。
康辉老师对于新闻的理解也很独特,他恪守的是老一辈新闻联播人的信条:将观众和听众带入新闻的内容和情境,而忽略播报者本身。他追求“无招胜有招”的美学理念,并融入自己的新闻播报工作之中。在每一次大型的直播中,都是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以此来应对每一次的变动和紧急状况。可能就是这份严谨的精神更让我们敬佩和欣赏独特的他。
在康辉老师心中,即使他站在联播的平台上,他依然认为还需要继续跋涉和攀登,方可不辜负那些幕后英雄的付出。他在书中细数了和联播之间的渊源与过往,虽然只是轻描淡写的事实陈述,我们依然可以在字里行间窥察到他为之做过的努力。很多细节也在彰显着他从央视前辈那里学到的宝贵经验:“不能再拿自己当学生看,要用央视工作人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别人也会用这个标准要求你们。”此后,无论是联播还是大型的直播节目,他都是以这样的“金标准”要求自我,力求每次的完美播出。
在等待机会来临之时,他总是不疾不徐,因为他深知圆梦需要所有要素的有效匹配,才能拿到最优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机会是留给有准备和有耐心之人的,最终会收获“守得云开见月明”的圆满。
康辉老师也在书中分享了对父亲、母亲、妻子以及姐姐这些亲人们的内心话。之于父母,默默付出的父爱和涓涓细流的母爱,都给予他内心无限爱意,让他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有了无限动力和支持;之于妻子,两个人是细水长流的爱情,沉浸在烟火气的生活,康辉老师这次用写信的方式和妻子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让妻子知道他内心的恐惧和不安,以及对于未来的期许。他害怕得了阿尔茨海默病,从而忘却自己最深爱之人,这样的痛苦他会承受不了。会庆幸有另一个人以这样的方式融入他的生命和他一起生活,并有了美好的关联;之于姐姐,他有着深深的歉意和愧疚,从小时候调皮让姐姐背锅,再到让姐姐经常料理生病在床的母亲。一直以来,都是姐姐在付出,不求回报,康辉一直也想为姐姐做点什么,哪怕是需要历尽千辛万苦的事情。
用康辉老师在自序结尾中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我是如此平凡,却又如此幸运,在一个和平安宁的时代与国度,可以选择,可以努力,可以好好书写自己的人生。”

来源:沈阳发布客户端“i工会”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