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由我向大家分享《一句顶一万句》这本书。
“过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从前”,这句话在书中先后出现过两次。
工作之余把刘震云老师的《一句顶一万句》这本书读完,故事里的千丝万缕还在脑海中萦萦绕绕,我想,这应该就是孔子所说的“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真实感受。感觉心里有一万句话要评说,但又不知道从何说起,内心则开始唏嘘不已。但唏嘘的不是什么人生大道理,而是渗透在平凡生活中的点滴小事。
品味第一遍,想到的就是人要往前看,过日子过好以后。
再仔细回味一下,又感觉好像不止这些,书中讲的那么多故事,其实归根结底就是一个说话的问题,或者叫做人与人沟通的问题。按照书中的说法,就是跟人“说不说得着”。
说不着,就是沟通不了。一旦沟通不了,可能会父子反目,可能会夫妻离心,也可能会朋友散尽。
说得着,就是能够沟通。一万句的废话也不抵一句贴心的话用得着,我认了你这个人,就是认为你懂我,所以你说的话我全都信,哪怕是什么谎言扯淡,我都笃信不疑。
由此,我明白了。沟通不仅仅是说话这么简单,简单地说话传递只可能是有用或者无用的信息,但是沟通传递的却是真真实实的感情。
我也懂了,人和人没有感情的支撑,没法沟通。
就像书中李克智对牛爱国说的:一年多不见,你咋成了我,我咋成了你。
这本26.7万字的书,仿佛道尽了吴摩西和牛爱国的一生,也说出了几代人的喜怒哀乐。
读完它,也许只需要十天时间,但是真正消化它,读懂它,特别是一些话和一些事,怕是要用半生去理解。
有些人的悲情人生,往往源于最开始的那次选择,很难想像当时为什么要作出那样的选择。但是,有些事情如果不是身临其境,即便是同时代的旁观者,也无法真正感同身受吧。
其实,人生本就没有那么多选项,我们只不过在那时那地做出了最优选择,可是在随后的时空变换中,谁又能真正的预料到对与错呢?
人生也许多条路,但是能真正走的,也只有一条,“如果”的人生没有意义,“后悔”的人生更是苍白。
或许,再另外一个平行时空,总是存在一个最优解,那是一个完全顺遂心愿的完美人生吧。
但是既然看不到,那我们就选择热爱的,热爱选择的。

来源:沈阳发布客户端“i工会”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