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由我向大家分享《也是冬天,也是春天》这本书。
《也是冬天,也是春天》是获得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冰心散文奖三大奖项的作家迟子建在散文领域沉淀十年后的爆发之作。阅读完,我好奇地去百度作者,迟子建老师笑意盈盈,如一道光击中我的心,哦,能写出这样文字的人,是你!
她出生在中国最北端的漠河市,气候奇寒,但没有把她塑造成冷漠封闭的性格。故乡五彩斑斓的自然环境,让她流连其中。遮天蔽日的树、漫流天际的河,冬天上山拉柴、夏天去采野花……
她说:“从小我就知道,跌倒了得爬起来继续走,所以不怕坎坷。再加上那里长达半年的冬天,冷风刺骨,你抵御大自然寒流的能力强了,抵御人生寒流的能力自然也强了。东北话讲叫皮实。”扎根内心的故乡风景和“皮实”的性格,使她如一股清流,带着刺骨的冰凉、深刻的温热,在北国四季分明中抒发着岁月带来的喜怒哀乐。
阅读《也是春天,也是冬天》才知道她青年丧父、中年丧夫,文中常有悲凉和孤独弥漫。但面对生活的苦难与生命的泥泞,她满怀悲悯,毫不畏缩,有一种花开叶落般的安然,以宽容、敬畏和感恩之心,在文字缝隙里透射着人性光芒。
迟子建的文字是坚强的
她在《灯祭》彻骨寒风里追忆父亲,“没想到我迎来了千盏万盏灯,却再也迎不来幼时父亲送给我的那盏灯了”。她在《谁说春色不忧伤》里叹息:
——————————
万木皆春色
唯我枝头泪
想着爱人与这样的春色永别了
想着再无人为我采撷这大好春色
伴我入梦
我忍不住流泪了
——————————
父亲走了,爱人猝然离去,她感叹“好时光悄悄溜走,生活永远不会圆满”,但她反问:“曾拥有过圆满,有过,不就足够了吗?”这种心境让她在变故中豁然顿悟:“面对亲人的离去,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美好和脆弱,懂得了怀念,懂得了珍惜每一个日子,懂得了孝敬还健在的老人。”品读这样真性情的文字,你会被迟子建的坚强打动。她像寒风里突兀生长的树,像冰盖下孤独流淌的小溪,更像早晨树梢上的熹微,起初还微弱,腾空而起就是一道闪烁的光芒。
迟子建的文字是豁达的
她的文章里涌动着冬之凛冽,更洋溢着春之明媚。她写人生残酷、回忆痛苦、失眠焦灼,却只是“情到深处的一声知足的叹息。”“我陡然明白能够睁着眼睛看世界多么美好,哪怕阳光刺痛了你的眼睛”。午夜失眠,窗前远望,残月下雪山迸发出耀眼的光芒,让她怦然心动。“黑暗是梦想的温床……只有这干干净净的黑暗,才会迎来清清爽爽的黎明。”而黎明前那颗明亮的启明星,更照亮了她的心:“这启明星是上帝摆在我们头顶的黑夜尽头的最后一盏灯。即使它最后熄灭了,也是熄灭在光明中。”
迟子建的文字是深刻的
她善于从芸芸众生的生存境遇里发现生活的意义,“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泥泞诞生了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和平与勇气”。
在《一个作家应该谢谢什么》中,她用数十个谢谢来感谢她人生中所遇到的万事万物,“大自然让我知道春花不会永远开,冬天的寒风也不会没有闭嘴的时刻……”她那颗“能感受春光的心”,无论历经怎样的悲伤,都不会“使躯壳成为朽掉的木”,而是坦然面对人生中的寒冬,笑迎生命中的春天。
迟子建的文字是生动的
她的语言简洁凝练,给人一种质朴雅致的诗意美感。时常将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引入,“镰刀钝得割草时会发出被剧烈撕扯的痛苦叫声”“疼痛如高山的雪莲,凛冽地开放”等等,使文字极富韵味。而比喻更是信手拈来,使得原本平淡、抽象的描写瞬间变得生动多彩。“阳光偷来了世界上最好的胭脂,全部涂在我的脸上了。”“春风能染红唇,让它像一朵永不凋零的花……轻唤曾爱过的人,你还好吧?”无限深情溢于言表。
迟子建老师心底的柔软与希望,像穿过乌云闪过的一隙阳光,瞬间将苍茫照亮。
感谢你给予一道光。

来源:沈阳发布客户端“i工会”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