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由我向大家分享《晋书》这本书。
若要写两晋,就不能只写两晋。
你要写那司马氏三代谋国的处心积虑;
你要写那晋初羊车望幸、奢靡成风的太康昙花一现;
你要写那永嘉之乱、衣冠南渡的华夏噩梦;
你要写那十六国更替厮杀的血雨腥风;
你也要写那淝水之战面对民族兴衰时的同仇敌忾、与子同袍……
《晋书》写的是两晋的历史,从这个王朝的起源开始就一直充满着争议,比如有人说晋宣帝司马懿是隐忍待时、深藏不露,更多人说他是得国不正、深埋祸根。
有人说两晋十六国的乱世促进了民族融合,更多人看到那背后的百姓的累累白骨、流离失所。
历史的黑白,自有后人评说,但我想,无论是善是恶,历史总是会以它独特的方式给我们启迪,或思索、或警醒。
我们或许不必去争论某个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对与错、正与邪,而是可以从那一件件事物中,收获良多。
当读宣帝纪,我们可以学到司马懿的喜怒不形于色,学习他为使国家获得战争胜利可以身着女装不计个人荣辱。
也要警醒于他指洛水为誓而又背弃誓言的不信不义。
当读司马师,我们惊叹于他“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家”的超凡能力。
更可以学到他在高平陵之变前一夜仍能“文帝(司马昭)不能安席而帝寝如常”的超凡心态,学到他面对军中混乱时的处变不惊。
—————————
古人说
胸有惊雷而面若平湖者
可拜上将军
—————————
而我们若也能学习这种如水的心态,也一定能为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不小的帮助。
当读淝水之战,我们又感慨于华夏民族苍劲雄浑的底色。
在面对民族存亡的关键关头,即便作为国力不足的偏安政权,即便面对数量百倍的敌人,即便背后是昏庸无能的腐朽朝廷,晋朝军民依然展示出与国家民族共存亡的铮铮铁骨,爆发出向死而生的雄浑气魄。
我想,这种家国精神也正是我们古老的中国文明能够历久弥新、虽经沧桑变幻依然能傲然于世界之林的真正底色。
读历史,读《晋书》,我们能学到的还有许多许多。
比如从西晋初期整个社会斗富的糜烂之风迅速掏空国力,我们就可以明白今天的反腐倡廉意义究竟何在;
比如从前秦淝水之战后的分崩离析,我们能看到韬光养晦的智慧,看到急功近利的惨痛代价;
比如看到晋末那些夸夸其谈却没有真正本事的人,我们痛心疾首之余又会体悟到理论结合实践的重要性,会明白为什么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
习近平总书记说
以史为鉴
可以知兴替
—————————
诚然,我们的社会和千百年前的封建王朝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但是,我们的国家从历史王朝的兴衰中探寻长治久安的智慧,我们个人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中学习经验教训,而后更努力地提升自己、为国家作出贡献,这就是我们读历史的意义之所在。

来源:沈阳发布客户端“i工会”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