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由我向大家分享《从一到无穷大:科学中的事实和臆测》这本书。
《从一到无穷大:科学中的事实和臆测》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的科普经典名著之一,作者乔治·伽莫夫以生动的语言介绍了20世纪以来科学中的一些重大进展。
先漫谈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然后用一些有趣的比喻,阐述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四维时空结构,并讨论了人类在认识微观世界(如基本粒子、基因)和宏观世界(如太阳系、星系等)方面的成就。
本书内容不多,总共也只有四卷共十一章,但包罗万象,涵盖极广。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将“量子カ学”“相对论”“宇宙学”等在普通人看来高深莫测的知识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相结合了起来,深入浅出叙述的同时还举了很多生动的例子,使用了很多诙谐有趣的语言,使得本书非常适合普通人阅读,也容易激发众人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伽莫夫从浅显的故事入手,抽丝剥茧地带领读者走进未曾涉足的领域,发现我们习以为常的现象背后放诸四海而皆准的客观规律。这样的思考方法和逻辑,是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也是本书历久弥新的关键所在。
虽然涵盖了科学的各个领域,但这本书并不是一本按部就班地解答各种科学问题的书,用作者的话说:“书中有些章节简单得连小孩也能读懂,而另一些章节却要多费点劲。”读完伽莫夫所写的《从一到无穷大》,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意犹未尽!
第一卷《数字游戏》提到了“大数字”及“自然数字和人造数字”。
作者从国际象棋和梵塔金片的故事开始说起,从大数字引出了“无穷大”的概念,第二卷的标题就是《空间、时间和爱因斯坦》,关于相对论的科普书籍现在很多了,但这章最巧妙的地方在于作者叙述了一个“一只驴从二维空间到达三维空间后,再回到二维空间”的故事,让人领会到空间转换的神奇所在!
最后一章是《宏观宇宙》,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里面的几则小故事,如亚里士多德推出地球是圆形的依据,再如埃拉托斯特尼测量地球周长的方法等等,让人看得大呼过瘾。
虽然本书成书时间较早,但由于作者构思的巧妙,以及精深的专业知识加上风趣的写作手法,本书仍不失为一部经典之作,绝对值得每一个热爱和喜欢科学的人去阅读。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科学知识,更是一个理解和思考的过程。
人类认识世界首先通过神话、宗教、图腾,进而发展出定性哲学,发展出逻辑思维,进而发展出神奇的数学能力。
—————————
数学带我们走进物理的真理世界
神秘的宇宙
巨大能量的微观的化学世界
—————————
一切都被化繁为简,变成了基本粒子,因为基本粒子的组合才有了万千色彩的世界。
我们回过头看我们自己,亿万个细胞到单个细胞再到有一条染色体,造就出无数大小的生命,从一个基因的表现形式到蛋白质包裹着一条核糖核酸,我们从基本的角度解释生命到底是什么,可是生命和化学反应区别到底是什么呢?
也许就是那么一个大分子,演化出一个拥有意识得人类,神奇的不可思议,我们想带着数学继续飞跃,我们想知道宇宙到底有多远,人类的智慧不可小觑,我们通过视觉差距测出了地球是圆的,我们站在地球直径的两端测出了太阳的距离,我们通过恒星的脉动测出星系的距离,我们通过星星的量子原理颜色想找到宇宙的边界。
跟随伽莫夫的脚步,重温科学的方法论,做做思维体操,体会一下以想象为核心的几何学,时空是弯曲的,我们生活在三维空间里,无法感知四维空间的变换,宇宙也许就是一个能量场,时间的概念根本就不存在,在这个场里人生都是一个个幻影,一闪而过,成就了我们的一生。
宇宙永远都是负熵,一切把无序变成有序的都要付出代价,就像我们现在欲望不断膨胀的人类,从脑生物学的研究来说:
—————————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
又何尝不是没有道理呢!在这一本书中理解弯曲空间和自我封闭空间这类奇怪的概念,我再次体验到了求学时纯粹的求知和思考带来的快乐。

来源:沈阳发布客户端“i工会”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