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由我向大家分享《认知觉醒》这本书。
—————————
人有两次重生
一次是出生
一次始于觉醒
一个人的觉醒始于认知
—————————
“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也定义了一个人的人生。所以认知觉醒无异于脱胎换骨。”
《认知觉醒》中讲道:真正的觉醒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望,立足长远,保持耐心,运用认知的力量与时间做朋友。
一个人的一生,会有三次重要的认知上的觉醒。
第一次是从固定思维觉醒为成长思维,不再抱怨命运,相信自己所遭遇的一切,都是可以通过努力和行动去改变的。
第二次是从利己思维觉醒为利他思维,一切物质回报的果,皆来自对他人创造价值的因。
第三次是从简单认知觉醒为系统认知,不在于简单的是非对错,去解释发生的一切,接受这个世界是复杂且不确定的,但又能够理解一切的复杂源自固有的简单。
完成三次觉醒你才真正意义上拥有掌握人生的主动权,那么你觉醒了几次呢?
—————————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
其次就是现在
—————————
如果你觉得自己已经错过所谓的最好年纪,其实也没有关系,因为“现在”永远都是开始的最好时间。
摩西奶奶76岁开始学画、80岁举办个人展,王德顺79岁走上T台,褚时健74岁开始创业种橙子。就算你今年60岁,他们仍可以对你说:“孩子,别着急,你至少还有20年可以随时重来。”人生没有最晚的开始,只要你想改变,现在开始就是最好的时机,因为你已经踏上了觉醒之路。
《认知觉醒》是一本关于个人学习与成长的方法论。这本书将解答我们喜欢舒适、无法坚持学习、无法提升专注力等问题,并从“大脑构造”“潜意识”“元认知”“深度学习”等角度来帮助我们提升对自己的认知。
认知觉醒是最高追求,能做到认知清醒,这本书也实现了它的价值。本书共分为两大部分,8个章节。(前三章是认识自己,摆脱焦虑,后五章是外观世界,借力前行)此书的设计正好也符合成长的两大规律。从知道到做到,中间还有一道鸿沟常为人忽略。
我们依旧从学习层面来看,周岭认为:对于学习而言,学习之后的思考、思考之后的行动、行动之后的改变更重要,如果不盯住内层的改变量,那么在表层投入再多的学习量也会事倍功半;因此,从权重上看,改变量>行动量>思考量>学习量。
《认知觉醒》这本书中有提到,评判一本书的好坏,关键点在于它有没有对你有所触动。
对我来说,这本书做到了,其中的一些观点确实可以引发我的共鸣。书中提出了很多帮助个人成长的方法,但如果你仅仅是知道了这些知识点,而没有去行动落实,最终的结果终究还是“懂得很多大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所以,成长没有捷径,还得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来源:沈阳发布客户端“i工会”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