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书香工会 悦读增智>书香工会
 

【书香工会 悦读增智】287.汲取历史给予的启迪——读《四库全书纂修研究》有感

发布时间: 2025-07-25

书香工会 悦读增智

今天i工会邀请

沈阳故宫博物院

栾峦

向大家介绍

▼▽▼

《四库全书纂修研究》

当乾隆皇帝下诏编纂《四库全书》时,他或许未曾想到,这一浩大工程将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具象征意义的知识整理活动。《四库全书纂修研究》一书以严谨的学术态度,为我们揭示了这一文化盛事背后复杂的权力与知识互动关系。透过书页,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一部丛书的诞生,更是一部关于知识如何被组织、筛选和传承的宏大叙事。

《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本身就是一部知识管理学的经典案例。

从全国各地征集而来的万余种书籍,经过层层筛选,最终仅有三千余种获得"钦定"资格。这种大规模的知识整理活动,展现了前现代中国对文献系统化的惊人能力。编纂者们发展出一套严密的校勘、分类和提要撰写方法,其精细程度令人叹服。经史子集的四部分类法并非简单沿袭传统,而是在保持基本框架的同时,根据时代知识结构的变化做出了适应性调整。

这种分类智慧,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知识秩序的特殊理解——不是追求绝对的逻辑严密,而是寻求一种符合文化认知习惯的知识图谱。

《四库全书》编纂过程中展现的"知识筛选"机制极具研究价值。

哪些书籍被收录,哪些被列为存目,哪些则遭到禁毁,这些决定背后是一套复杂的评价标准在运作。表面上看,编纂者遵循的是学术价值判断,实则这种判断无法脱离当时的文化政治语境。那些被认为有悖于主流价值观的著作往往难逃被边缘化甚至销毁的命运。

《四库全书》的编纂还体现了传统知识体系的自我更新能力。

面对涌入的西学知识,编纂者并非简单排斥,而是尝试将其纳入既有知识框架。这种"以中化西"的尝试,显示了传统文化体系的弹性和包容度。与此同时,考据学的兴起为古籍整理提供了方法论支持,使《四库全书》的学术价值超越了简单的文献汇编。这种知识生产方式的革新,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在面对大规模知识整理时所展现的非凡创造力。

从当代视角回望,《四库全书》的编纂经验对我们仍有启示。

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有效组织海量知识成为迫切问题。古人面对文献时的分类智慧、校勘严谨和提要精炼,都可为今人所借鉴。更重要的是,《四库全书》提醒我们警惕知识整理中可能存在的单一标准风险。知识的活力正来自于其多样性,任何过度规范化的尝试都可能付出意想不到的文化代价。

《四库全书》如同一座知识的宫殿,其宏伟架构既展示了传统中国的文化自信。我们或许能够更加辩证地看待历史中的知识整理活动——它们既是文化传承的功臣,也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既展现了人类对秩序的不懈追求,也暗示了知识永远存在溢出既定框架的可能。

来源:沈阳发布客户端“i工会”频道

 

 
地址:沈河区市府大路411号 沈阳职工之家 邮箱:syzghwz@163.com 沈阳市总工会服务热线:12351
营商环境投诉邮箱:syszghysts@163.com 营商问题投诉热线:024-22852927 监督电话:024-24142099 监督网上信箱:szjgjw@sina.com
版权所有:沈阳工会网 辽ICP备10201748号-3 技术支持: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