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工会 悦读增智
今天i工会邀请
沈河文旅中心
佟惠军
向大家介绍
▼▽▼
《河流》

《河流》是许开祯老师于2013年推出的长篇力作。这部小说以石羊河流域的生态危机为核心展开故事情节,从中衍生出政界、学术界、民间等多重层面的矛盾冲突,以及藏、汉两族人民、上游与下游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
在小说中,部分领导与商人受利益驱使,主张对河流进行大规模开发,全然不顾这种行为对河流生态环境的破坏。而以邓朝露、秦继舟等为代表的群体,则坚决反对这种过度开发的行为,他们一心维护河流的生态平衡,希望通过科学规划,实现河流的可持续发展。在这场激烈的斗争中,他们遭遇了重重困难和巨大的阻力,甚至有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河流》承载着作者与书中人物对家乡的记忆与深情,字里行间弥漫着深沉的情感。它从毛藏草原上众多河流里选取一条作为切入点,观照这条河流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至新世纪初的发展与变迁,宛如一幅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恢宏画卷。在这幅画卷中,情感、权力、欲望相互交织,坚守与背叛激烈碰撞,纯净与肮脏鲜明对比,超脱与世俗相互映衬,灵魂与物质彼此纠缠,生存与毁灭的矛盾更是扣人心弦。
这部作品采用了多线叙事的方式,犹如河流的分支,多条故事线索并行,邓朝露的身世之谜贯穿始终,使整部作品始终氤氲着扑朔迷离的神秘色彩。随着故事情节的不断推进,邓朝露的身世缓慢揭开,读者会发现,她的身世与河流、与老一辈人的故事紧密相连,这不但影响着她个人的命运,也对整个河流的命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围绕河流的“治”与“疏”,两代人,不,确切地说是三代人,在情感、心灵、肉体、归宿等方面都与河流紧紧地缠绕在一起。这样的情节设计,展现出作家超凡的创作智慧。
这部小说无疑是沉重的,沉重到看这部书时你会想,人最可悲之处在于,人们被那些看似“高大上”的名目所害,却糊里糊涂、不知缘由。如秦继舟,年轻时被“革命激情”洗了脑,认为什么艰难险阻都能人为战胜。他发动大家炸山,即使导致六人死亡,仍然不认为是自己错了。几十年后,当他发现,就是因为当年的盲动,才造成生态严重破坏,人为地让石羊河变成饿死人的罪人时,他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
好在小说结尾让读者看到了曙光。邓朝露在经历了诸多事件后,逐渐从一个单纯的学者成长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秦继舟等老一辈人,也在与年轻人的交流和互动中,逐渐解开了自己的心结,重新找到了人生方向。
河流在作品中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景观,更是一种象征。它象征着生命的流淌、历史的变迁以及人类的命运。这种隐喻手法,使生态文学深入到对人类生命、历史文化等层面的思考,拓展了生态文学的表现空间。作家对河流及周边自然环境描写细腻生动,通过丰富的词汇和形象的比喻,描绘出河流的奔腾不息、河水的清澈或浑浊、河岸的景色等,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这些描写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也使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和价值。书中人物在生活的“河流”中挣扎奋斗,虽有面对困难时的无奈,但依然能体现出一种不屈服于命运的坚韧。小说通过对那些为了追求利益、权力而不顾河流生态之人的描写,也批判了人类的贪婪和短视,警示人们要克服贪婪,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和发展观。

来源:沈阳发布客户端“i工会”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