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工会 悦读增智
今天i工会邀请
朱剪炉街道康壮社区
赵松阳
向大家介绍
▼▽▼
《白鹿原》

初次翻开陈忠实的《白鹿原》,仿佛推开一扇通往关中大地的门扉。那些裹挟着泥土芬芳的文字,将我卷入一个家族沉浮映射民族命运的宏大叙事之中。合上书卷,白鹿原上盘旋的苍凉气息仍久久萦绕,迫使我在历史的褶皱里重新审视人性、传统与变革的永恒命题。
这部以白鹿两大家族恩怨为主线的长篇巨著,实则是一部浓缩着近代中国社会转型阵痛的民族秘史。陈忠实以手术刀般的精准笔触,剖开宗法社会的肌理。白嘉轩挺直的脊梁支撑着儒家伦理的最后尊严,他七娶六丧的离奇命运却暗示着旧秩序必然崩解的命运;鹿子霖狡黠的生存智慧恰似乱世中摇摆不定的价值标杆,在权力漩涡里演绎着市侩哲学的胜利。当革命洪流冲刷过白鹿原,昔日的道德完人白孝文沦为政客,而叛逆者黑娃最终倒在新时代的枪口下,这种充满反讽意味的命运反转,揭示出任何制度都可能异化为束缚人性的新枷锁。
田小娥的悲剧是全书最刺眼的文化印记。这个试图挣脱封建枷锁的女性,最终成为礼教祭坛上的牺牲品。她被排斥于祠堂之外的孤独身影,不仅是个人的屈辱史,更是整个时代对女性生存权的漠视见证。当她死后引发的瘟疫席卷白鹿原时,我们看到的不是简单的因果报应,而是旧伦理体系崩塌前的疯狂反扑。
相比之下,白灵的革命之路虽充满悲壮色彩,却展现出新文化孕育出的觉醒力量。朱先生的形象堪称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精神图腾。他既能单骑退清兵展现谋略胆识,又能躬身教化守护文化根脉。这座矗立在动荡时代的精神灯塔,用生命诠释着“铁肩担道义”的士人精神。他的离去象征着古典人文理想的终结,而留下的县志手稿则是交付给历史的沉重答卷。黑娃的人生轨迹堪称一部激烈的反叛史。从农家子弟到土匪头目,再到皈依佛门的僧人,他在身份转换间不断叩问生存的意义。每一次蜕变都是对既定规则的挑战,每一道伤痕都刻写着冲破藩篱的代价。他身上涌动着破坏与重建的双重力量,恰似暴风雨中摇摆的新芽,既渴望阳光又畏惧雷霆。
陈忠实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赋予这片土地灵性生命。白鹿精灵的传说贯穿始终,既是乡土信仰的象征,也是文化基因延续的密码。当我们看到黑娃皈依书院又投身革命,白孝文从败家子蜕变为官僚时,会发现所有人物都在时代夹缝中艰难求生,他们的选择构成现代中国多重可能性的历史图谱。
合卷沉思,白鹿原上的炊烟早已散入历史的天空,但那些鲜活的面孔依然在眼前晃动。陈忠实用充满魔力的文字构建了一个微观而宏大的世界,在这里,个人的悲欢与时代的洪流交织缠绕,传统的重负与新生的阵痛相互撕扯。我们目睹着善良与邪恶并存的人性光谱,见证着文明演进过程中必然付出的代价。
掩卷沉思,窗外的城市霓虹与脑海中的黄土地形成强烈反差。《白鹿原》的伟大之处正在于它拒绝提供标准答案,而是将复杂的历史经验封存在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载体中。当我们直面白嘉轩们坚守的传统美德与黑娃们追求的自由之间永恒的矛盾时,或许能理解陈忠实所说的“垫枕头的书”——真正的经典永远督促我们带着问题入眠,又在新的黎明继续求解。

来源:沈阳发布客户端“i工会”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