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工会 悦读增智
今天i工会邀请
滨河街道新兴社区
许一
向大家介绍
▼▽▼
《重读抗战家书》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的诗句在千年后依然能准确描绘抗战时期人们对家书的珍视。今天我要向大家分享一本由血泪与深情凝结而成的历史收录作品:《重读抗战家书》。
这本书是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发行,按写作的时间顺序收录了32篇抗战英烈的家书。让我们得以触摸历史的温度,感受先烈们炽热的家国情怀与坚定的理想信念。这本书的编排也非常用心,在每一封家书的开头都插入了抗战家书作者的珍贵历史照片、作者生平以及插入了影印照片形式的家书原文。让读者在看书时能够更直观的看到那些泛黄纸页上的字迹,感受其中流露出硝烟的气息与泪水的咸涩。
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的第二篇:1936年8月2日抗战英雄赵一曼在被日寇押往珠河的火车上写给儿子的家书,说是家书其实也是她的遗书,她写道:“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透过这些文字,我们看到的是一位母亲的不舍与坚定。她将对儿子的爱,升华为对国家和民族的大爱,选择用生命践行自己的信仰。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成为无数抗战英雄的共同选择。
我的思绪一下就飞回到高中时代的一节午后的语文课,大家都昏昏欲睡,语文老师沉缓的声音伴着窗外的鸟鸣声一句一句翻着一篇文言文《与妻书》。它是清朝末年革命家林觉民写给妻子的一封绝笔信。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林觉民先生信中的“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等句,字里行间都表达出了对妻子的爱意与不舍以及愿为国捐躯的大义精神,让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浪漫细腻的情感和心怀家国的滚烫。
在这些家书中,我看到了抗战英雄们对家人的眷恋和牵挂。他们也渴望与亲人团聚,享受平凡的幸福,但在民族危亡之际,他们毅然选择了舍小家为大家,奔赴战场。它让我们明白: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我们应当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在时代的浪潮中,让这些家书所承载的精神力量,永远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

来源:沈阳发布客户端“i工会”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