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工会 悦读增智
今天i工会邀请
滨湖小学
刘凡溪
向大家介绍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当指尖拂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泛黄的书页,保尔・柯察金那如钢铁般坚韧的生命轨迹,便在字里行间缓缓铺展,跨越时空的阻隔,直击每一位读者的心灵深处。这部由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根据自身经历创作的长篇小说,不仅是一部革命史诗,更是一曲关于生命价值与信仰坚守的赞歌,让我们在品味保尔的苦难与成长时,重新思考 “钢铁” 二字的真正重量。
保尔的成长之路,从一开始就浸满了苦难的底色。少年时期的他,在车站食堂做杂役,每天面对的是老板的呵斥、繁重的劳作与微薄的薪水,甚至还要忍受同事的欺凌。在那样的环境里,他过早地见识了社会的黑暗与底层人民的艰辛,却也在心中埋下了反抗不公的种子。后来,他投身革命,穿上军装奔赴战场,枪林弹雨、严寒酷暑成为了家常便饭。在一次战斗中,他被子弹击中,身受重伤,不得不离开前线;可身体刚刚有所好转,他又主动请缨,参与到艰苦的铁路修建工作中。零下几十度的严寒,肆虐的暴风雪,匮乏的粮食与药品,还有肆虐的伤寒,都没能阻挡他前进的脚步。他带领着工友们,用双手在冰封的土地上铺设铁轨,只为给前线输送物资,为革命的胜利争取时间。
然而,命运对保尔的考验远未结束。随着革命的推进,他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严重的伤病让他不得不一次次离开心爱的工作岗位,最终甚至双目失明、全身瘫痪,被禁锢在病榻之上。这对于一个始终渴望在革命浪潮中冲锋陷阵的人来说,无疑是最沉重的打击。许多人在这样的绝境中,或许早已选择放弃,在绝望中沉沦,但保尔却用行动诠释了 “钢铁” 的韧性。他不愿就此成为革命的累赘,开始尝试用文字作为新的 “武器”,在黑暗中摸索着写作,将自己对革命的忠诚、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的执着,一字一句地倾注到书稿中。即便初稿丢失,他也没有气馁,重新振作精神,再次提笔创作,最终完成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不朽的作品。
书中那句关于生命意义的独白,早已成为无数人前行的精神坐标:“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 —— 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句话不是保尔凭空喊出的口号,而是他用一生的苦难与坚守践行的誓言。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裕的今天,我们或许不必像保尔那样面对枪林弹雨与身体的剧痛,但生活中的挫折与迷茫却从未缺席 —— 学业上的瓶颈、工作中的压力、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常常让我们陷入焦虑与彷徨。此时重读保尔的故事,我们便能明白,“钢铁” 并非天生坚硬,而是在一次次 “淬火” 中,在面对苦难时不退缩、面对挫折时不放弃的坚守中,逐渐淬炼而成。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教会我们,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厚度;不在于拥有多少物质财富,而在于为理想、为信仰付出了多少。保尔用他的一生告诉我们,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眼泪的人,而是含着眼泪依然奔跑的人;真正的钢铁,不是永不弯折的,而是弯折后依然能恢复坚韧的。
当我们在生活中遭遇困境时,不妨想想保尔在病榻上写作的身影,想想他面对苦难时的那份执着与坚定,或许就能重新找回前进的勇气,在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锻造出属于自己的 “钢铁” 意志,让生命在坚守与奋斗中绽放出永恒的光芒。

来源:沈阳发布客户端“i工会”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