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金句
焊道的强度,藏在每一次对参数的较真里;人生的厚度,显在每一回对热爱的坚持中。——陈广帅

在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的焊接车间里,弧光闪烁间,陈广帅正盯着机器人焊接的熔池状态,眼神专注如匠人雕琢璞玉。这位85后焊接工程师,用十四年光阴,将儿时的科学梦熔铸进钢铁焊缝,在机械制造的热土上,以工匠精神书写着“中国智造”的成长故事。
初心如炬
在“中国制造”转型中锚定方向
“机械行业从不是夕阳产业,它是国家工业实力的脊梁。”陈广帅的职业选择,藏着一份感性与理性的交织。儿时想当科学家的梦想,让他对技术探索充满向往;高等教育的深造,则让他看清制造业升级的必然趋势。作为亲历者,他见证了“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蜕变,更笃定机械技术是国家发展的“硬支撑”。
这份笃定,让他在三一重装扎下根来。在沈阳产业规划的宏伟版图与国家制造业战略的广阔蓝图中,三一重装锚定方向,稳步前行,而他也有幸作为其中一员,在这片舞台上发光发热。沈阳正大力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致力于打造世界级装备制造业集群。三一重装凭借在矿山机械领域深厚的技术沉淀与创新实力,成为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公司投资建设纯水液压支架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以纯水代替传统高水基乳化液作为液压系统传动介质,实现井下作业“零污染” ,不仅填补国内空白,还为沈阳抢占高端装备制造制高点贡献力量,契合沈阳绿色制造的产业规划。在他看来,个人理想与企业愿景、国家战略的同频共振,正是奋斗的意义所在。
匠心淬炼
在焊枪与书本间打磨真功
“背得出公式,未必焊得好焊缝。”陈广帅常对年轻徒弟说。初学焊接时,他曾深陷“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困境。课本里的“焊接电流与板厚匹配公式”倒背如流,一上手却总出现焊道歪斜、熔池不稳的问题。
“焊接是手艺,更是心法。”老师傅的点拨让他顿悟。此后三个月,他每天在废板上试焊三道,记录不同电流下的熔池变化,下班后背参数、上班练手感,手上磨出的厚茧,成了最好的“勋章”。当第一道“平直光亮”的焊道出现在眼前时,他读懂了“工匠精神”的第一层含义——耐住性子,把简单的事做到极致。
面对低合金高强度钢焊接的“硬骨头”,他更是展现出“啃透复杂”的韧劲。这类钢材“怕冷又怕热”,常规工艺下焊缝易裂。他泡在实验室里反复试验,调整预热温度、保温时间,最终找到完美参数。“就像医生对症下药,焊接也要摸透材料的‘脾气’。”陈广帅笑着对记者说。
创新为魂
在问题褶皱里点亮智慧火花
创新不是凭空冒出来的,它藏在车间的吐槽里,躲在同事的闲聊中。陈广帅的创新哲学,带着泥土的芬芳。一次与装配师傅的闲聊,对方抱怨“矿用车架焊缝总在颠簸后开裂”,一句“要是焊缝能像弹簧一样有弹性”的吐槽,让他联想到“低匹配焊缝”技术。
他立刻着手试验,用强度稍低但塑性更好的焊丝,配合坡口角度优化,半年场地测试后,车架焊缝开裂率从12%降至0.3%。“把吐槽翻译成技术语言,就是创新的捷径。”陈广帅对记者说。而他的“土办法”里也藏着大智慧。焊薄钢板时发明“断弧焊接法”,让新手合格率从70%提至95%;给焊丝抹防溅剂,让清渣时间省一半……这些从实践中淬炼的窍门,正是工匠精神“解决问题”的鲜活注脚。
更令人称道的是他主导的智能排产系统研发。针对钢材利用率低的痛点,他提出“零件模块化设计+余料高值化再加工”组合方案,搭建覆盖“采购—切割—余料—成品”的数字化管理平台,通过共边切割、曲线非闭环切割等专利技术,让钢材利用率大幅提升。“每块钢板都有生命,不能让它在浪费中沉睡。”目前,陈广帅已授权专利共计14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
坚守如钢
在利益诱惑前筑牢底线
“每道焊口都是生命线。”车间墙上的标语,是陈广帅的职业信条。几年前,有厂家推销“非标焊丝”,承诺能提高30%效率并给予高额回扣,却被他当场拒绝。“杂质含量超标一倍,焊在矿用设备上,就是拿矿工的命开玩笑!”
对方嘲讽他“死脑筋”,他却想起在偏远煤矿调研时老矿工的一句话:“你们焊的东西,是我们的保命符。”这份沉甸甸的责任,让他在诱惑面前挺直腰杆。“工匠精神,首先是守住底线的良心。”他的坚持,让三一重装的产品在矿山机械领域树立起“可靠”的金字招牌。
如今,陈广帅正带着8人团队攻关“智能焊接机器人自适应系统”,目标是让机器人像老焊工一样“看懂”不同材料特性、自动调整参数。“这个项目要是成了,能让矿用设备的焊接效率再提30%,这正是公司“打造智能工厂”战略里的重要一环。”陈广帅说。而每次看到团队成员拿出新的试验数据,看到自己参与制定的焊接标准被写进公司的技术白皮书时,也让他明白,个人的价值从不是孤立的,它像焊缝一样,只有和企业的“母材”牢牢焊在一起,才能撑起更大的重量。
“技术在变,但对质量的追求不变。”他说,焊接教会他的不仅是技术,更是一种心态,对知识保持饥饿,对挑战保持兴奋,对变化保持敏感。弧光再闪,熔池涌动。陈广帅的故事,恰如他焊接的焊缝——在高温中熔铸坚守,在冷却后沉淀力量。
来源:指尖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