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下午,“百名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活动走进沈阳东方钛业股份有限公司。沈鼓集团透平公司结构车间焊工张海蛟、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张兆轩、沈阳万通汽车学校焊接老师都双波这三位年轻工匠组成的“焊接天团”与东方钛业的技术人员在生产车间的焊接现场,把技术难题拿到眼前来逐一探讨,逐一分析,“挖”出了多个“闪光点”,为企业技术提升提供了“闪亮”新思路。
作为2025年“沈阳工匠日”暨“工匠主题月”系列活动之一,8月下旬开始,全市各级工会集中行动,通过“征集难题—适配工匠—对接服务—现场攻关—跟踪答疑”五个环节,推动劳模工匠与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助力企业突破技术瓶颈、提升核心竞争力。

“火花四溅”:
在一次次“闪光”中“乍现”一个个好点子
三位工匠在企业门口集合,听说马上要进车间,三位立刻“变装”,张海蛟换上一件略厚的长袖上衣,这件衣服虽然洗得发白,但是依然可见“锈迹斑斑”,他说道,这件衣服是焊工的‘保护服’,厚实,结实。张兆轩检查好自己的工作包,他带着一个小小的手电筒,进入车间,企业的技术人员提出焊接工艺上的问题,张兆轩走上前,认真抚摸焊接位置,用手电筒照亮,仔细观察焊接位置的材料情况。都双波拿出笔和笔记本,把企业提出的技术问题认真记录成文字,在问题下面列出了“解题”思路。
在嘈杂的焊接车间里,东方钛业的几位技术人员围着三位工匠,大家扯着嗓子探讨着一项项技术问题。“我们这里有个问题,我们用氩弧焊,在生产的过程中效率低、通过率低。”车间班长提出来,三位工匠赶紧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研究解决方法,此时车间里时常亮起焊接的火花,在一次一次闪亮的光芒下,大家讨论着、研究着,碰撞思想的火花。
“车间现在使用的是手工钨极氩弧焊,我建议使用热丝氩弧焊机,改变后效率能提升30%以上,通过率也能提升至少5%!”都双波激动地说,企业人员听完纷纷点赞。能为企业带来一个新思路,都双波觉得特别有意义。
“烈焰灼灼”:
在一个个“碰撞”中“挖掘”一系列新知

“我们把这几项‘障碍’摆出来,请各位工匠给我们一些建议、思路和方向。”“那我们就根据实际情况一项一项分析。”在一个多小时的讨论环节,双方坐在车间附近的办公室里,在现场生产的“背景音”下,大家细致研究着、探讨着……
在技术交流环节,双方就焊接技术创新、日常工作难点、焊接人才培养、焊接成本及效率、焊接产品推广、焊接自动化与智能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还对焊接工艺细节进行交流,比如焊接成型,焊接支撑,焊接变形及不同接头带来的影响等等。大到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小到操作角度的毫厘之间……技术交流俨然一堂细致、深刻的专业课,三位工匠均为企业带来了多个拥有实际价值的“金点子”。
“在焊接技术方面,我们得到了比较专业的回答,接下来我们在工作中将会对工人进行针对性地训练和实验。在人才培养方面,工匠给我们提供了新的培训方向和培训思路,对我们人才培养有一定帮助。同时在焊接设备方面,工匠的建议对我们提升工作效率有很大的作用。”沈阳东方钛业股份有限公司工艺部部长白金浩告诉记者。
“百炼而成”:
在一项项突破中“淬炼”一整套硬功

“那我们以后说不定能够促成合作项目,让这项技艺更加完善。”白金浩说道。交流后,工匠与企业都感觉收获满满,不仅是技艺上的切磋与提升,还融合了未来发展的愿景。企业发展在内功提升与外部协同的双向赋能中更显韧性,焊接技术在此刻成为桥梁,连接了多项精湛的技术与经验,让企业在发展赛道上更显活力。
“焊接技术创新和专业人才储备一直是我们企业的大任务。刚听到了三位老师提到自动化赋能、智能化赋能,还有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对我有很大的启发。成本与效率的平衡,创新与传统工艺的平衡,质量与速度的平衡,这些都是我们企业需要深度研究的,与工匠沟通后,触发了我许多新思路。我们不仅进行技术上的讨论,还有许多细节上的深入探讨,我们刚钻研了甚至是一个焊点的小细节,真的非常感谢三位工匠,感谢市总工会的这次活动带来的契机。”沈阳东方钛业股份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孟庆海表示。

这次活动,是专业技术攻关的“冲击钻”,在工匠与企业的交流与讨论中,激发出创新思路,注入了创新活力,让企业“眼前一亮”;这项行程,是工艺传承的 “接力棒”,工匠的经验精准对接给企业,为企业发展夯实了更加牢固的技术根基,助力企业“跑得更快”“飞得更高”。这场交流,是提质增效的“催化剂”,精准对接企业生产需求,加快企业技术升级、效率升级、产业升级、效益升级。
随着“劳模工匠助企行”活动持续深入,工匠与企业碰撞出火花愈发闪亮,正在照亮创新的方向,激活新引擎,为沈阳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来源:指尖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