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新闻头条
 

劳模精神与沈阳英雄城市的生成

发布时间: 2022-06-29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希望我国广大劳动群众以劳动模范为榜样,爱岗敬业、勤奋工作,锐意进取、勇于创造,不断谱写新时代的劳动者之歌。”在沈阳的发展建设中,劳模精神作为一种历史主动力量,融入沈阳的血脉当中,支撑着这座英雄城市的历史演进。

劳模精神造就时代典范

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英雄城市沈阳孕育和培养了一大批劳动模范。据统计,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沈阳市的国家和省市级劳动模范共计2.9万人(次),他们是万千劳动者的典型代表,是各行各业先进生产者的光辉典范。

在广泛深刻的社会变革中锻造出顶天立地的英雄模范。1948年11月2日,沈阳城迎来解放,翻身的沈阳人民“饮水思源”,全力支援前线,努力恢复生产。“以厂为家”是工人火热生产的真实写照,“咱们工人有力量”成为这一时期劳动奋进的最强音。为改变国家工业落后面貌,在上级党组织的带领下,沈阳人民积极投身各条战线的生产建设,研究新思路、探寻新方法、交流新经验、推广新成果,实现了工厂设备从无到有,工业产量从少到多,生产工艺从粗糙到精良的转变。这一时期涌现出“新纪录的创造者”赵国有,“全国劳动模范小组带头人”马恒昌,“凿岩机‘技术大拿’”徐连贵,“轧钢领域革新专家”王延隆等先进人物。沈阳工人阶级在国家最为广泛深刻的社会变革中,顶天立地,从根本上改变了沈阳工业的落后面貌。

在披荆斩棘的艰辛探索中涌现出自力更生的劳动榜样。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新中国经历了苏联撤走专家和三年自然灾害等一系列困难,经济发展受阻,技术革新遭遇“瓶颈”。不屈的沈阳人民“勒紧裤腰带”,顶住压力,铆足干劲儿开展生产运动,全力保障生产,自力更生渡过难关。这一时期涌现出“全国工业建设一面旗”王凤恩,“毛主席的好工人”尉凤英,“技术革新带头人”王春香等先进人物。他们在峥嵘岁月中彰显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英雄本色。

在时不我待的改革浪潮中孕育出勇于创新的劳动楷模。改革开放后,沈阳这座英雄城市被国务院确定为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成为“改革窗口”城市。面对破除传统体制机制弊病、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沈阳人民以强烈的“沈阳担当”和“长子情怀”,发挥历史主动精神,积极进行科研攻关,探索解决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新路径,以“东北振兴,沈阳先行”的时代强音彰显了沈阳英雄城市的使命担当和家国情怀。这一时期涌现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师昌绪,“中国振动利用工程学科第一人”闻邦椿,“机器人产业化的领跑者”曲道奎等先进人物。他们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中奉献了智慧、贡献了力量。

劳模精神衍生奋进事迹

在奔流不息的历史岁月中,劳动模范在生产建设中挥洒汗水,在城市发展中贡献力量,衍生出许多催人奋进的英雄事迹。无数劳动模范见证了沈阳这座英雄城市的发展,以催人奋进的事迹汇聚成气势磅礴的“英雄赞歌”。

甘于奉献,开展爱国生产运动。马恒昌曾是沈阳第五机器厂的一名普通组长,同时也是全国著名先进班组——马恒昌小组的创始人,被称作“工业战线的排头兵”。沈阳解放后,马恒昌有感于国家工业落后的面貌,暗下决心一定要“用自己的模范行动来带动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马恒昌带领所在班组积极投入生产,开展劳动竞赛,打破旧社会“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陈规旧律,所在班组仅在1951年就创造了69项新纪录,在全社会带动起一股学习“马恒昌小组精神”的热潮。

爱岗敬业,发起技术协作活动。1961年,吴家柱、林海丰、吴大有三名工人聚到了一起,针对当时生产中的现实困难,三人一拍即合,产生了实行技术革新、互相交流技术经验的想法,组成了职工技术协作组织。技术协作组从几人发展到十几人,很快又发展到百余人。不同部门的产业工人,共同参与讨论,分享生产经验,将汇集起来的经验智慧运用到生产之中。技术协作有力地改进了当时国内生产技术水平,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题。

淡泊名利,支援国家三线建设。1958年2月13日,毛泽东同志在视察沈阳机床开关厂期间与苏玉春亲切交谈并留下宝贵合影。1970年8月,为支援国家“三线建设”,沈阳二一三机床电器厂部分搬迁至天水,34岁的苏玉春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来到天水,参与天水二一三机床电器厂建设。回忆起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苏玉春深情地说,“响应号召,艰苦奋斗,发展生产,为的就是能让毛主席睡个安稳觉!工业也要听党的话。”

敢为人先,采取全新改革举措。“五朵金花”是人们对沈阳鼓风机(集团)公司王英杰、王广兰、张玉珠、葛丽玲、严鸿五名工程师的美称,在改革开放建设事业中,五名杰出女性勇立潮头,争当先锋。面对全新技术领域,她们顶住压力,全身心投入到科研攻关中。向时间要效率,向时间要成果,昼夜奋战,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套4万空分压缩机组,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结束了中国大型空分压缩机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为我国迎头赶上世界技术革新浪潮作出重要贡献。

劳模精神助力建设改革

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英雄的沈阳人民以劳模精神为内驱动力,在奠定国家工业化基础、引领国家工业建设发展、推动东北地区工业结构改革中作出巨大贡献。

在改造中奋发有为,成就“共和国工业长子”地位。在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下,沈阳这座英雄城市在“一五”计划中承担了重要的工业建设任务。在国家确定的156项重点建设工程中,沈阳占据6个,此外还负责26个限额以上重点项目,1953年到1957年,仅铁西区就有120家企业开工。1956年7月,我国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在沈阳松陵机械厂试制成功;同年12月,沈阳重型机器厂独立设计制造成功2000吨油压机。沈阳第一机床厂、沈阳冶炼厂、沈阳变压器厂等企业快速成长为国内龙头企业。沈阳发展成为当之无愧的“共和国工业长子”和“新中国工业摇篮”。

在建设中砥砺前行,引领新中国工业体系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中,英雄的沈阳人民踔厉奋发、埋头苦干,创造出众多“沈阳奇迹”,为新中国工业体系建设作出重要贡献。1962年2月,沈阳国营松陵机械厂研制出新中国第一枚地对空导弹红旗1号导弹;1962年10月,沈阳重型机器厂成功制造第一套火车车轮、轮箍轧机;1964年5月,沈阳电机厂研制成功第一套潜油电泵;1970年8月,沈阳飞机制造公司试制成功第一台歼6Ⅳ型飞机……在沈阳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沈阳工业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沈阳成为引领新中国工业发展的一面旗帜。

在改革中浴火重生,助推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改革开放后,东北地区相较于东南沿海地区,呈现出发展缓慢的趋势。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沈阳发出“东北振兴,沈阳先行”的口号响应。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沈阳实现了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特色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不断壮大的良好局面,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打造了全新范本。

劳模精神塑造英雄文化

各个领域、各行各业涌现出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生动诠释了英雄城市沈阳具有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劳模精神为沈阳这座英雄城市注入了“英雄魂”,构建起沈阳独具特色的英雄文化。

以创造精神铸就英雄城市底蕴。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强调:“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沈阳人民勇于创新,不断求索,在中国工业建设中创造百余个第一,赢得“共和国工业长子”等美誉。求新求变、与时俱进是沈阳人民的永恒追求,通过创造性劳动绘就一幅壮美画卷成为沈阳人民的共同愿望。

以奋斗精神打造英雄城市本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指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而且创造了波澜壮阔的人类历史。沈阳人民以强烈的“主人翁”意识,与沈阳城市发展共同奋进,以干劲铸本、以闯劲开路、以钻劲攻坚,推动沈阳经济发展,打造东北全面振兴新范本,谱写沈阳英雄城市发展新篇章。

以团结精神展现英雄城市风貌。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前进。”在新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沈阳人民团结一致,赢得自身解放;步调一致,投身生产建设;行动一致,勇立改革潮头。在新时代,沈阳人民万众一心,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

以梦想精神汇聚英雄城市伟力。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沈阳人民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在梦想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和担当,以劳动托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每一位劳动模范都是万千劳动者的典型代表,他们身上涌现出的劳模精神与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等共同汇聚成沈阳英雄城市建设的核心要素,并在实践中迸发出磅礴力量。大力弘扬劳模精神,高擎“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精神火炬,吹响英雄城市的奋进号角!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本文系沈阳市社科联重点项目“劳模精神与沈阳英雄城市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YXCS2022-02-07)

 

 
地址:沈河区市府大路411号 沈阳职工之家 邮箱:syzghwz@163.com 沈阳市总工会服务热线:12351
营商环境投诉邮箱:syszghysts@163.com 营商问题投诉热线:024-22852927 监督电话:024-24142099 监督网上信箱:szjgjw@sina.com
版权所有:沈阳工会网 辽ICP备10201748号-3 技术支持: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