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在“6·26”国际禁毒日到来之际,6月25日,本报与市政府办公厅联办的《民生连线》栏目,邀请沈阳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有关人士做客沈阳日报社5G直播间,就沈阳市禁毒工作开展情况,创新打击毒品违法犯罪工作模式,市民如何识毒、防毒等相关内容进行详细介绍,并现场回答读者和网友提出的问题。

科技赋能助推沈阳禁毒形成新质战斗力
1.注重线索收集
规范工作的各个环节,建立适应实战需求的研判网络体系。依托敏感区域人员聚集特点,强化重点场所部位建设,及时掌握毒情形势新动向,有效防范毒品及替代品扩散风险,为实施精准打击提供高质量线索。
2.深化情侦融合
多警种部门通过专案侦查同步上案、高度协同,在线索发现、落地核查、侦查经营、证据收集、集中收网、审讯深挖等全过程中实行研侦迭代循环,互相配合,确保打击战果最大化,形成情侦有机融合一体化缉毒侦查新模式。
3.加强数据赋能
充分利用数据资源和智能化手段,强化案件要素分析,开展联侦联控、多维度搜集证据。发挥禁毒技术作用,完善沈阳毒品实验室建设,开展毒品检验鉴定、滥用鉴定、毒情监测预警等工作,提升禁毒技术实战应用水平。不断升级完善禁毒数据应用,针对毒品及毒品替代品案件新特点研发模型,为线索研判、深挖扩线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新型毒品及毒品替代品需警惕
近年来,沈阳市持续加大缉毒打击力度,毒品消费市场发生结构性变化,传统毒品持续减少,新型毒品及毒品替代品更新迭代加速,毒品替代品滥用问题在吸毒群体及社会青少年群体中呈现蔓延态势,严重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禁毒工作任务仍然艰巨而重要。
从毒品犯罪特点来看,本地贩毒人员持续减少;贩卖毒品种类中海洛因等传统毒品几乎绝迹,冰毒等新型毒品和曲马多等麻精药品持续减少,但是以“笑气”为主的毒品替代品占据了一定市场。由于沈阳一直对毒品违法犯罪保持高压打击态势,对毒品违法犯罪露头就打,没有滋生的土壤。一些违法分子开始打起了毒品替代品的主意,“笑气”、上劲电子烟、上劲咖啡、普瑞巴林、俞美片、开心水等毒品替代品层出不穷。
沈阳公安禁毒部门与经侦、食药等部门警种联动,用好现有法律武器,严厉惩处非法经营毒品替代品行为。同时,探索建立吸食毒品替代品人员登记和滥用监测制度,加强毒品替代品问题调研分析。
打击“笑气” 沈阳这样干
沈阳持续保持对传统毒品犯罪的高压打击态势,破获一系列毒品案件,有力震慑了毒品违法犯罪活动。部分不法分子为逃避警方打击,开始将犯罪目标转向“笑气”等新型毒品替代品。
在打击“笑气”违法犯罪的工作中,一方面,沈阳公安以集群战役为利刃,发起“破晓一号”等专项行动,针对“笑气”非法生产、运输、销售全链条开展集群作战,以雷霆之势斩断多个跨区域犯罪链条,形成强大震慑效应。另一方面,对持有经营资质却从事违法活动的不法分子,开展“穿透式”核查,一旦发现违规行为立即依法采取吊销资质、刑事追责等严厉措施,严格管控“笑气”生产、运输、销售环节,对涉“笑气”线索“露头就打”。
在宣传教育工作中,通过制作滥用“笑气”危害宣传片、利用警营开放日、毒品预防教育活动等契机,现场实物展示与人工科普相结合的方式,向广大群众讲解“笑气”危害,同时号召群众积极向公安机关举报,构建全社会共同抵制“笑气”的防线。
相关新闻
构建禁毒“1+5+N”体系
沈阳市公安局禁毒支队结合市局1+4+N警务运行体系总体布局,运用新理念、新机制、新技术,紧跟我市禁毒工作的新特点,发挥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作用,构建禁毒“1+5+N”的毒品治理工作体系。
案件侦办中与其他警种部门共同推进“三打、三跨、三集中”工作模式,积极开展目标案件侦破,对我市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案件,非法生产、买卖、运输制毒物品及走私制毒物品案件,涉毒洗钱案件等毒品违法犯罪的全过程、全环节、全要素打击。切实形成“统一指挥、合成作战,情侦融合、数据支撑,联合侦办,协同收网、上下延伸,规范执法、战果共享”的全链条打击工作体系。
通过持续保持高压严打,全市制贩滥用毒品替代品违法犯罪得到有效遏制,毒情形势持续向好,重点地区涉毒警情同比大幅下降,因滥用未列管成瘾性物质引发案事件锐减。城市安全形象和社会治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形成了“打防结合、标本兼治”的毒品问题治理新格局,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提高。运用“三小”作战模式,先后组织发起“破晓1号”“破晓2号”禁毒打击集群战役,实现对多个跨区域分销“笑气”、新型精神活性物质犯罪网络的全链条打击,有效遏制了毒品替代品在我市蔓延扩散。大幅提升了全市公安机关对毒品替代品制贩滥用违法犯罪的打击质效,破解了衍生犯罪打击惩治瓶颈问题。
“监管+服务” 护航易制毒企业发展
沈阳公安以“监管+服务”双轮驱动,全力护航易制毒企业发展。
在监管层面,构建“智慧+精准”全链条管控体系,通过搭建易制毒化学品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企业申购、运输、使用等环节全流程线上留痕、实时预警;定期开展“双随机”专项检查,对重点企业实施“一企一档”动态管理,确保每一份易制毒化学品“来源可溯、去向可查”。同时,建立风险分级管控机制,对高风险企业实行驻点指导,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在服务方面,为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全市易制毒化学品企业的生产、经营,使企业节约成本,沈阳公安在严防易制毒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用于制造毒品的同时,相继出台了将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运输许可证的审批时限由《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规定的10个工作日缩短为3日,针对曾经审批过的申请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运输许可证的企业,手续齐全的1日内办结;将全市第二类易制毒化学品运输许可证审批时限,由原来法定的3日压缩到1日,特殊情况上门服务等一系列举措。截至目前,此项规定的出台,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办事效率,为易制毒化学品企业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重点关注
一个不小心 你可能就“中毒”了
毒品会伪装成以下这些形式,侵害我们的生活。毒品贩子可以说是把伪装学玩到了极致,普通人稍不留神就会掉入深渊。
伪装成“零食饮料类”
彩虹糖、跳跳糖含有合成大麻素或氯胺酮,包装与零食无异,服用后致幻;奶茶、咖啡包,混入冰毒或K粉,冲泡后无色无味迷惑性极强;果冻、巧克力添加芬太尼类物质,混入娱乐场所或校园周边。
文具杀手“邮票贴纸”
浸透LSD致幻剂,皮肤接触即中毒,0.1毫克可致精神分裂;荧光笔、橡皮擦外壳藏有摇头丸粉末,学生群体成重灾区。
养生陷阱
打着“新型烟草、无害”的幌子的电子烟油含“合成大麻素”“依托咪酯”,号称“上头电子烟、合法飞行”,实则损伤脑神经。提神药、聪明药、含有冰毒或摇头丸;减肥药、保健品掺安非他命或西布曲明,宣传一个月瘦20斤,实为毒品配兴奋剂。
来源:《沈阳日报》(2025年06月26日 第06版)